湫山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湫山乡地处县境西北边缘,总面积145.88平方公里,耕地3.37万亩,总人口12025人,有行政村18个,机关驻地下坪村(北纬34°21′,东经104°53′),距县城37公里。

1949年始置湫山乡,1961年成立湫山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该地属秦岭西延部分的山林地带,平均海拔约2000米。湫山河曲流向东,将全境切割为南北两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山脊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森林密布,高寒阴湿,年平均气温为9.6C,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无霜期为150—180天,常有早霜和秋涝灾。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其次是黄土。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洋芋、蚕豆为主,1990年粮食年总产2427.66吨。工农业总产值210.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元。境内森林覆盖面积约7万亩,树种主要有松、柏、杨、柳、桦、椴等。有麝、熊、鹿、豹等野生动物及猪苓、当归、大黄、党参等70余种野生和人工栽培中草药材,当归最高年产25万斤。

水力资源丰富,农业为主,兼有采集、加工编织等副业。

交通不便,全乡仅有少部分村可通汽车。

有八年制学校1所,小学14所,在校师生1200余人。乡有卫生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