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称: 吞吐拳

所属民族: 汉族

所属地区: 江西

吞吐拳

相传为江西上饶铅山县鹅湖寺方丈大义禅师所创。吞者退也,消也,化也。表面看来全属守势,只防内外上中下五门,与攻无关。实为诱敌或避敌之手足(步)法。泄其劲,伺其隙。吐者进也,发也,攻也,即前伸为吐,乘敌之虚,用手或足伸进(击)之,吐主刚。吞吐相连,出没变幻,令彼感觉高深莫测而无方。如与彼试手,不能测其技之如何,恐受危险,必吞吐而急吞,看彼所出手法,腿法,宗法如何,然取之标准、用之宗法。吞吐拳在技击上突出吞吐连环,刚柔相济,虚实无定,应势而施,灵活多变,见招使招。出手:冲、砸、推、叉、托、劈、刁、滚、封、缠、扣、压。法法连贯,拳无空击,手不空回。出腿:弹、踢、点、蹬、勾、绊、绞、撩、扫、摆、捉、骗。腿似利箭出弦,变幻莫测。有时动作轻缓,犹如“彩凤回巢”,手沾脚绊,借力生力,顺势力导。有时动作快速敏捷,犹如“饿虎下山,拳打四周,脚踢八方”,它既有自己奇妙的技击之长,又荟萃江西南拳其它各派的格斗精华。吞吐拳流传的套路较多,除拳术外,尚有刀、枪、剑、棍、拐、棒、铁包(又名拳心)、拳针、板凳、铁尺、短杆等器械。其中“短杆”为吞吐拳所独有,杆长三尺,用金属制成,杆身圆形,头呈尖咀,握手处有护手盘。主要方法有:刺、劈、斩、砍、崩、点、格、架。械身轻巧,使用方便,前蹦后窜,左避右闪,灵活自如。吞吐拳共有十二大手法,为攀缘虎形手、回环螺旋手、乳斜刹拳手、柳叶子午手、瞎子爬山手、海底寻珠手、彩凤入巢手、刮步抱虎手、偷桃摘茄手、一刹仰扇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