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词目:海岛
拼音:haǐ dǎo
基本解释
[island (in the sea)] 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
详细解释
亦作“ 海隝 ”。海洋中的陆地。
《史记·田儋列传》:“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汉书·田儋传》作“守海隝中”。《明史·方国珍传》:“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那两件里……一件装着几根海岛边生的乌皮海藻。” 杨朔 《木棉花》:“香港,这个美丽的海岛,暂时还是平静的。” 海岛的地质学定义,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 GB/T18190-2000 》,海岛是散布于海洋中面积不小于500m2的小块陆地。
海岛的法学定义一直以来在国际上存在争议,历经多次修改,现在通常是引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明确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海岛分类海岛根据不同方面的属性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有:
按海岛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
按形态分,可分为群岛、列岛和岛;
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岛、沙泥岛和珊瑚岛;
按离岸距离,可分为陆连岛、沿岸岛、近岸岛和远岸岛;
按面积大小,可分为特大岛、大岛、中岛和小岛;
按所处位置,可分为河口岛、湾内岛、海内岛和海外岛;
另外还可以按有无居民和有无淡水分。
资料来源:国家海岛立法参考材料——《全国海岛基本状况》
●中国《海岛保护法》中国国家海洋局相关官员2009年11月10日在厦门透露,中国《海岛保护法》有望于年底出台,而国家促进海岛发展的相关政策已处于等待国务院审批阶段。中国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海岛管理处处长王忠在于厦门举行的中国第十五次全国海岛联席会议上表示,《海岛保护法》草案已于今年六月和十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两次审议,即将于十二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三次审议。
《海岛保护法》是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第一次为保护海岛生态系统而启动的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王忠介绍说,海岛保护法草案规定无居民海岛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并规定建立海岛保护规划体系,分类实施海岛保护,还将建立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巡查制度。
王忠亦透露,作为中国促进海岛发展的国家相关政策,由中国海洋局完成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海岛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代拟稿)》,亦已上报国务院待批。该政策针对海岛发展现状提出了支持海岛发展的具体政策,包括:切实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海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海岛特色经济,加强海岛资源与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支持。
据王忠介绍,国家海岛发展政策总体要求提出要高水平开发海岛海洋资源,逐步形成以海岛为依托的第二海洋经济带以及加强对边远海岛实际管辖,积蓄发展潜力和保障国家权益。
●我国海岛简介根据2000年我国出版的《中国海岛》一书称,我国面积在500m2以上的海岛有6500多个,而根据1988~1995年我国开展的“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经调查并反复核实我国共有海洋岛屿7372个人口近4000万。
我国海岛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类型齐全,包括了世界海岛分类的所有类型。根据海岛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状况、行政管辖关系以及海岛在大陆为主体的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等因素,可分为四个分区:渤海岛屿区、黄海岛屿区、东海岛屿区和南海岛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