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加尼克效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

苏联心理学家蔡加尼克1927年发现。她在实验中分派给被试18—20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数学题演算,将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按一定模式用线串起来,拼板等。完成这些工作所用的时间大致相等。在进行过程中只让被试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在中途被主试打断后改做其他工作。两类工作随机排列顺序。实验的最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刚才从事过哪些工作。

结果发现,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已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43%,前者是后者的1.6倍。

其原因可能是,完成一个工作需要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当工作没有完成就被中断后,这种紧张状态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使得被试的心理活动指向这个未完成的任务,因而易于回忆。工作的性质和难度,人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都会影响此效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