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治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官员在外地死后将灵柩运回原籍的制度。又称入城治事。古人在外作官,死后灵柩运回原籍埋葬,路过或在省城治办丧事,有级别限制,进京城,更需皇帝恩准。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规定

凡官员卒于任所,或父母或妻丧,许入城治丧。《听雨丛谈》载

向来职官卒于任所者,灵柩回籍,路经州县城池均得穿行;到籍日,亦准入城治丧,非没于任所者弗预也。若省会城垣,非勋绩大吏、阵亡官员,向不能入,外州县稍有区别,皆谓之遵例入城者也。帝城尊严,凡遇赐谥大臣、阵亡将帅,须奉旨,方准入城治丧,礼臣议恤者,。亦所不及,故一时视入城治丧之典,荣于得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