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漠的脊梁胡杨,又称“胡桐”、“眼泪树”、“异叶杨”。为杨柳科落叶乔木。
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照样枝繁叶茂。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
胡杨有特殊的生存本领。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并深深根植于大地,体内还能贮存大量的水分,可防干旱。胡杨的细胞有特殊的机能,不受碱水的伤害;细胞液的浓度很高,能不断地从含有盐碱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养料。折断胡杨的树枝,从断口处流出的树液蒸发后就留下生物碱。胡杨碱除食用外,还可制造肥皂,或用来制革。人们利用胡杨生产碱,一株大胡杨树一年可生产几十斤碱。
胡杨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在一亿三千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它是落叶乔木,树高15——30米,幼树和嫩枝上密生柔毛。叶子变异很大,在幼树或嫩枝上的叶呈线状披针形,而中年树上的叶于却变成卵形或肾形,所以又称异叶杨。开紫红色披针形花,结长椭圆形葫果。胡杨还能从根部萌生幼苗,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
胡杨生长较快,它的叶子可作饲料,木材耐水耐腐,是造桥的特质材,也可用于造纸和制作家俱。胡杨林可以阻挡风沙,绿化环境;保护农田,是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两岸或地下水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塔里木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有三千八百多万平方千米。目前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内。另外在内蒙古西北部额济纳旗也有世界著名的胡杨林景区,额济纳旗胡杨汲取黑河水分,生长较新疆塔里木更加密集,!
维吾尔人的英雄树

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说法。胡杨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出现的古老树种,中国塔里木盆地分布着世界最大的胡杨原始森林。在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胡杨可将根扎进地下2O多米,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
置身塔克拉玛干沙漠,看着一株株与命运抗争的胡杨,令人由衷地感叹生命的顽强。从合抱粗的老树,到不及盈握的细枝,横逸竖斜,杂芜而立。然而,无论柔弱,无论苍老,总有一抹生命的绿色点染着枝梢。很少有人能够明白,正是无言流淌的塔里木河孕育出这一片片不屈的生命。
在沙漠腹地生活着二十多种土著动、植物,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着干旱多风的大漠。塔克拉玛干沙生植物仰仗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发达的根系,顽强地生存着。有人测量了红柳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比值竟达20:1。芦苇发达的水平根系是其得以在沙地上稳定扩散种群、维持群落繁衍的根本保证。大部分多年生植物就是用根茎繁殖和延伸的。

除了根系繁多,沙生植物的另一特点是种子或果实长有冠毛或翅片,可以借助风媒传播后代。如芦苇、沙拐枣、罗布麻、*枝葱等。但在缺少地表水的沙漠瀚海中,大量的种子很难找到发芽的机会,只有在低洼、潮湿的丘间地上才有可能生根。
沙漠植物还有许多特点。如多乳汁的夹竹科植物罗布麻、菊科*枝鸦葱、萝藦拉牛皮消等,不仅有利于抵御风沙的破坏,还可以减少酷热和于旱引起的强烈蒸发。还有一些植物叶片虽然退化,或变成膜、鞘、革质等,同样也可以抵抗狂风,减少蒸发。漫长的冬季,那些枯而不落,甚至是枯而不黄的植物成了沙漠中又一迷人景色。

胡杨,也称幼发拉底杨树( euphrates poplar),早年生活在地中海附近(那时的塔里木盆地也都被河流灌溉着),在塔里木盆地还是河流交织的时候就存在了,如今,科学家们已在塔里木盆地中找到了7条早已干旱的河道,胡杨围绕着干旱河床的两边生长(两边是比较密的胡杨,中间是一条直直通向远方的大道,大道就是曾经的河流),在沙漠中,胡杨的树干是黄褐色的。另据《探索发现》节目的资料:“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片胡杨林。胡杨,见证了亿万年间的海陆变迁,又度过了冰川时代,如今,它正在面对新的灾难。缺水正在使大片的胡杨林走向衰败,它们的后代却难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