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庄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蔡庄村蔡庄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307国道的边上.在河北和山西的交界处,前绵河蜿蜒流淌,村后群山环绕,在山坡上的村庄,也是我的老家.现在的人口有3000左右,200多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在西汉的时候,有兄弟3人来到这里,他们性蔡,故开始了蔡庄的历史`.

在40年前,村子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绿水,大树成林,后来有了因为山上的石头是水泥和好原料,发展起来了许多水泥厂的工业,尤其是绵河上游的村庄南峪,发展的很多,河流被严重的污染,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流渐渐的有了许多的白色的污泥,河里的水就不能吃了,打了机井供水喝,导致现在2天才会来一次水,水资源缺乏.山上的树因为是制作香(敬神拜佛烧的香)的原料,导致许多的树木被砍伐,现在的村庄被人们称作"是光秃秃的山,水是白忽忽的水."

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万匹乡蔡庄村清凉寺

沭阳县万匹乡蔡庄村,有一座佛教庙宇,名曰“清凉寺”。此寺虽然不大,而且立于乡间,但它有着十分盛旺和具有深重意义的历史。

清凉寺曾用名清凉社、清凉监院,始建于明末。当时,蔡庄原名“胜福庄”,因此,清凉寺史称“胜福庄清凉社”。明清交替时,战乱频繁,这座不甚出名的寺庙逐渐衰败,和尚出走,殿堂残存几毁。

清朝建立政权初期,许多地方汉人不服统治,满汉对立情绪严重。朝廷为了笼络人心,在祭孔尊儒的同时,令各地官员修庙敬佛,以安民心。通过这些庙宇,不仅宣扬与世无争的佛家思想,还敬奉中国古代忠于君王的模范人物,以调和汉人对满人的对立情绪。康熙十四年(1675年)前后,浙江籍进士邵岳斗任沭阳知县,他认为沭北一带需要重点设置“教化”百姓的基地,便大力支持复兴和扩建清凉社。经胜福庄村民及县内外诸多佛界信士全力捐资,第一次重建清凉寺大殿。邵知县调来许多能工巧匠,拆残庙建新寺,至康熙十六年(1677)秋建成。该寺分前大殿、中殿、后大殿,整个寺庙结构秀美、色调幽雅,殿脊上一律饰以金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三殿内共供有神像102尊,神像内容出现佛教和儒道调和的现象,既有佛像又有英雄神、文化神。其中,最大的神像是头顶殿梁的关云长。此外,僧堂、厨库等附属建筑。清凉社重建完毕时,邵知县还邀请监察御史徐越、翰林院学士陈延等人书写碑文以作纪念。

烟雨千年清凉寺

位于沭阳县城北23公里处的万匹乡有一村曰蔡庄,原名胜福庄。清雍正二年,此地有一姓蔡男丁蔡伯喈,此人才华横溢,中了状元。皇帝为加封新科状元,在蔡庄盖状元府并在府前竖一百尺旗杆以示庆贺,故此村又称“胜福庄”、“旗杆庄”,后更名为蔡庄。该村有一千年古寺——清凉寺,据《庙志》记载,蔡庄清凉寺系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上的清凉寺分寺。

传说清凉寺始建于汉朝末期。有史可考的是,公元821年,唐中宗赴泰山朝圣后携皇后南下蔡庄,农历二月十九日于清凉寺降香后喜得太子,故龙颜大悦,下诏册封清凉寺为“百子庙”。时至今日,到蔡庄清凉寺“扣百子”的习俗一直广为流传。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蔡庄“百子”庙会,许多地方的善男信女和商贾游客云集于此,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据说,康熙年间,皇帝微服私访路经蔡庄清凉寺,见唐皇册封,感怀古寺千年香火不能湮灭,于是再拔皇银,修庙宇,建大殿。由此,清凉寺迎来了唐、清两个极盛的历史时期。为记述这一历史,该寺众僧立碑镌石,永传后世,至今位于大殿两旁的两块庙碑上镌刻有清朝大学士陈廷敬(陈廷敬乃《康熙字典》主编)手迹。其一文曰:唐熙二十二年菊月(1684年),重修大殿记,陈廷敬撰词;另一文曰:胜福庄清凉社院置常住斋僧福田记。碑文历经沧桑,但至今清晰可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是清凉寺历经千年的见证。

现寺院西北有一古井,名曰“龙泉井”。建于明朝末年,传说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要来蔡庄驻足,让自己的白龙马在此畅饮一番。井上有一八角亭,乾隆手书楹联一幅:一井有泉通东海,四时无雨露天浆。故此井又称“饮马井”。该井水质甘醇,入口清爽,村人极喜饮之,数百年来,每年都有外地人来此取水,作酿酒之用。文革过后,村民重修龙泉井时,工匠在井底发现一条斗粗蟒蛇,盘曲时直径两米有余,村人大骇,不敢施工,四乡闻之,纷纷观奇。次日,寺中主持于井前立一香案,大作法事,顷刻间,蟒蛇循去,从此不见踪影。

蔡庄清凉寺历经沧桑,残存无几,但令人欣慰的是,1995年以来,经过地方的大力支持和现清凉寺主持释开通大师的四处云游,清凉寺的五间后殿已经建成使用,前山门殿正在重建之中,不久清凉寺将重现昔日风采。

3、云南省大理白州弥渡县弥城镇蔡庄村该行政村隶属弥渡县弥城镇,地处弥城镇的西边,距弥城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镇的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4公里。辖蔡总旗村、大马官厂村等13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854户,有乡村人口7369人,其中农业人口7369人,劳动力43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139人。

全村国土面积6.14平方公里,海拔1,66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742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122亩,人均耕地0 .6亩,林地2,661.2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4、湖北省襄樊市高新区团山镇蔡庄村蔡庄村地处邓城大道和长虹北路交汇处,东起团山(长虹北路)西至邓城村,南与余岗接壤,北至施坡村,版图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5亩,水田面积2485亩。辖区7个村民小组,513户,2965人。现有企业6家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300万元,平均人纯收入3200元。一组有近百亩的淡水养殖;二组有旧货市场,人流动最大,出租房屋已成气候;三组和菜市场相依托,种植优质蔬菜110亩;五组有120亩的良种果园;六组有近千亩的优质稻生产规模。另外还有4个小型建筑队。

5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高都镇蔡庄村

蔡庄村为合并村(原蔡庄村、上车夫峪村、下车夫峪村、姜子沟村),共有816户,2816口人。近年来,该村立足丰富的山场资源,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养殖业,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23元。该村多年来社会稳定,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民心思进。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2001年至2003年连续3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村”;村党支部2002年和2003年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2004年被表彰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2004年该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村”。

一、凝心聚力,切实提高村班子的战斗力

蔡庄村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在班子建设、集体积累、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处在全镇的前列,但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相比,在很多方面还有差距。为使提高村班子的战斗力,使村级工作更突出,我们加强了对“两委”干部的教育。教育引导村干部摒弃“本位主义”,自觉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具体来讲,加强了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激励教育。重点是教育村干部正确认识面临的发展形势,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二是加强法制教育。重点是引导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涉农法律法规,提高理论素养和依法决策能力。三是加强科技教育。依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确定每周一晚上为集中收看时间,学农业科技,抓致富信息,增强致富带富能力。

二、依法规范,保障村级工作运转协调

近几年来,村党支部以“三级联创”活动、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契机,大力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了“一个章程”、“三会一课”、“四项民主”等多项党建工作制度。在村级工作运转上,大力推行“五项制度”,即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财务全程公开制度、村干部集体办公制度、重大事项报批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规范了民主决策机制。同时,明确了村级各类组织的性质、职责、作用和操作规程,使村级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村级工作运行得到进一步规范,实现了依法治村、照章办事,村级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三、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村“两委”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立了“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粮、果、药、养四大支柱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思路。粮食生产以稳定粮田面积、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全村3700余亩耕地良种良法覆盖面达到92%。林果生产方面改良苹果新品种面积400亩;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了板栗、山楂、花椒、大樱桃。2004年全村收获苹果、蜜桃、板栗、大樱桃等600万公斤,实现果品总收入480万元。村里对发展中药材实行了统一种苗、地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三统一”办法,使全村中药材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全镇中药材生产重点村之一,以徐长卿、桔梗、黄芩为主的中药材达200余亩,年可增加农民收入90万元。畜牧养殖方面,规划了占地50亩的花卉和养殖小区,投入8万元完善了电、路、水等配套工程,吸引30余户农民新上了较大规模的种养项目。2004年,由支部书记刘吉海牵头,成立了蔡庄永兴畜牧养殖合作社,有17户村民入社。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作用,依靠科技求发展,积极开展集饲料加工、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科技推广为一体的服务,引导帮助入社农户依靠规模养殖增收致富。在此带动下,今年以来,全村新上致富项目200多个,基本实现了户户有致富项目,人人有致富路子的目标。

四、文明创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在制定“示范村”建设规划时,村里就把解决吃水难、行路难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解决行路难。去年9月份,该村充分利用上级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有利时机,投入18万元,投工1万多个,修筑3.5米宽水泥路1100米,使村内硬化路达9公里,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二是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吃水难。通过积极争取,吃水工程列入了全县“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首批样板工程,总投资54万元,建大口井一眼,蓄水池2座,铺设输水管道1.6万米,户户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人畜吃水困难已成为历史。三是以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为契机,加强了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把村中心街列为“文明一条街”,实施硬化、绿化、美化,配套跟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努力把这条街建成文明卫生示范街、法律政策宣传街、思想道德教育街、科技文化传播街。开展了“美在农家”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去年,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480户,占总户数的60%。

五、示范带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发展,成效比较明显。一是推动了农村干部观念的更新。确定蔡庄村为示范村以后,村干部思想观念更新了,发展意识增强了,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步子迈得更大了。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村,自发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示范村学习取经,许多村干部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路,找准了发展路子,带领群众因村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在示范村的带动下,与蔡庄村临近的邓家崖村发展中药材120余亩,成为中药材专业村。河西、南坪、高都等村则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等养殖业。全镇新发展养殖大户近2000户。二是促进了农村班子整体水平的提高。镇党委在帮扶指导工作中,抓示范村和落后村,影响带动中间村,使全镇一类班子达到28个,并提升了档次,二类班子5个,杜绝了三类班子。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示范村的影响和带动,各村普遍立足实际,调整了发展规划,找准了发展路子,加大了工作措施,全镇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河南省巩义市蔡庄村

一、 蔡庄村基本情况

蔡庄村位于芝田镇最东部凤凰山脚下,全村有十九个村民组,5878口人,4500亩耕地,水浇地2000亩,旱地2500亩,居住分布近4公里,耕作、居住、交通条件差。2003年,该村社会总产值2000多万元,农业收入4000万元,工业总产值1300万元,第三产业收入800万元,人均收入2300元。

1. 经济发展方面:

由于蔡庄村的经济条件差,交通不方便,村民与外界沟通少,信息技术来源渠道狭窄,因此该村的企业个数仅有10个,都属于粗放型企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状况不是很好,有些还存在安全隐患,制约农村企业的因素较多,主要是资金、技术、销路等问题。虽然村条件极差,但村支两委干部准备制定具体措施,以“百里文明长廊”和小城镇建设为契机,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积极优化发展环境,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2. 重点工程

蔡庄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道路问题,目前,村两委组织资金22万元,其中上级争取12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正在修建村内几条主干道,长约2000余米,宽4.5米,厚15公分。本村新建净水剂厂,投资100万元,预计年产量4000吨,正在施工建设。可解决剩余劳动力20名。我村小学建办公楼,投资5万元,欲建八间小平房,下月准备动工。

3. 扶贫就困

蔡庄村有困难家庭25户,其中16户已办成低保,困难家庭也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积极寻找致富门。如:七组曹三轩,养蛋鸡300只,年收入二万余元。

4. 基层组织建设

蔡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战斗力强,每年党组织发展党员正常,但是有些老龄化,今后,应努力发展年轻党员村民代表会定期举行,民主理财组织健全,积极发展组织作用,近年来,蔡庄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比较好,村民组织的有业余剧团,大鼓社,每到传统节日,剧团定期演出,在群众中积极宣传精神文明建设,蔡庄村还有业余的文艺宣传队,村内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采取多种形势,经常组织群众开展科学文化知识和民主法制教育。村组财务以纳入镇会计工作站,由于会计工作站刚成立,报账员业务不熟练,素质低,在今后的实践、培训过程中会不断改进。

二、发展方向的意见和建议

1.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在政府行使智能,领导经济发展时,要加强服务意识,摒弃与市场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一致的思维方式,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实现多业并举的局面。

在农村,通过一些有知识、有闯劲、能致富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改革过去那种离不开土地的自己自足小农经济意识,把增收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出门进城务工等方面,拓展收入来源。

2. 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分析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可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出了要有特色产品以外,是否能增收增效关键时产品产业链的长短;是否能实现品牌产品的深加工;是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增值。因此我们必须走融合经济的路子,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市场事例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一定市场开脱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把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转达化增值,形成经济优势,解决农牧民增产增收。

3. 向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转变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农业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形式的转变,对于特色农产品要进行技术升级。目前,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事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措施。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产业,要重点抓好。一是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二是努力培育以专业户为主要形式,以现代饲养技术为支撑的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通过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养殖小区建设。四是以控制重大疫病和有害物质残留为重点,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