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杨凤翔(?-?) 爱国将领
曾任黑龙江副都统,驻防瑷珲。瑷珲城地处黑龙江右岸,素有“东国屏藩,北国锁钥”之称,是我国东北边疆的军事要地。1900年7月初的一天,驻守在黑龙江左岸的俄将毕乃托尔来瑷珲要求严阵以待的中国军队撤防让路,放俄军沿黑龙江向下进发。面对蛮横傲慢的俄将,老将军冷若冰霜,断言拒绝。8月23日,一万多名装备精良的俄军扑过来,杨凤翔一声令下,炮声隆隆,枪声大作。中了埋伏的俄军不甘失败,轮番组织冲锋,岭上军民奋勇冲入敌阵,敌人死伤无数。已是花甲高龄的杨凤翔横刀跃马,奋勇当先,以杨家将世代相传的凛凛威风在敌人的阵营中左劈右杀,十几个敌人在他的刀下成了新鬼。在激烈的战斗中将军身上多处受伤,疼痛让他三次从战马上跌下来,他又三次跃上马背继续指挥军民作战。最后,杨凤翔终因伤势过重再次跌下马来,吐血而死。
杨凤翔战死后,军民们含泪把他的遗体简单装殓后,驮在一匹骡子上,冒着生命危险躲过俄军道道关卡,昼夜兼程辗转千里,将老将军的遗体送回了吉林府克勤社前五家子屯。灵柩停在杨氏祠堂里,乡亲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痛悼不已。
1904年4月,清政府追授杨凤翔为光禄大夫、一品建威将军,在吉林府克勤社前五家子屯为其造墓树碑。同时,清帝为杨凤翔的后人抬旗,抬入八旗的第一旗——尊贵的镶黄旗。
就这样,本是汉族人的杨氏,进入了满族八旗,成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一个突出的典范。
(二)
笔名:芦萍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31
民族: 汉族
黑龙江巴彦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历任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师,《长春》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吉林省出版局办公室副主任,《诗人》杂志主编,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编审。世界华人诗人学会理事,长春诗歌学会首届会长,中国诗歌学会首届理事。曾获1986年吉林省文学艺术期刊优秀编辑奖、1987年中国作家协会编辑荣誉证书。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乡村的早晨》、《长白燕》、《北方》、《美的雕塑》、《莉莉的梦》、《星星恋》、《下弦月》、《苦恋树》、《芦萍诗选》,理论集《现代诗的钥匙》等。诗歌《致诗友王书怀》获1980年吉林省作家协会优秀文学奖,诗歌《思索之歌》获1980年《春风》文艺奖,诗集《苦恋树》获1992年吉林省人民政府《长白山》奖和获吉林省人民政府2000年“长白山文艺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