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字:机伯

籍贯:山阳

官职:左将军从事中郎

人物传记:

少依邑人镇南将军刘表。先主之在荆州,籍常往来自讬。表卒,遂随先主南渡江,从入益州。益州既定,以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见待亚於简雍、孙乾等。遣东使於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籍适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籍既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籍之机捷,类皆如此,权甚异之。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大概翻译:

年少时便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208年8月,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

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也有跟随。后来双方决裂,刘备并于214年平定益州,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简雍、孙乾等。后升任为昭文将军,并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编制《蜀科》,《蜀科》体制由此五人所定。

特征:

伊籍擅长辩论,有急才。如曾出使吴国,孙权听说他的辩才,想在言谈间挫败他,伊籍拜见孙权,孙权问:“劳事无道之君乎?(为无道之君办事,劳累吗?)”伊籍立即回答:“一拜一起,未足为劳。(拜一下便起,不算劳累。)”孙权也为其辩才而感到非常惊奇。

三国演义载伊籍向刘备通风报信,让刘备幸免于难。

历史评价:

《三国志·孙乾传》:“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於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