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箨苦竹
种中文名:光箨苦竹
种拉丁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f. var. subglabratus S.Y.Chen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大明竹属
属拉丁名:Pleioblastus
国内分布:产浙江。生于山坡路边。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衢县龙游溪口林场。
命名来源:[Acta Phytotax. Sin. 21(4): 414. 1983]
中国植物志:9(1):599
组中文名:苦竹组
组拉丁名:Sect.Amaris.L Chen et G.Y.Sheng
亚属中文名:川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Nipponocalamus(Nakai) Murata
亚族中文名:北美箭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ARUNDINARIINAE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本变种主要以箨鞘背部无毛,被薄白粉并很快脱落,又仅箨鞘基部生有白色脱落性的短纤毛,叶舌高3—4毫米等特征与原变种不同。笋期5月。
产地分布:短纤毛,叶舌高3—4毫米等特征与原变种不同。笋期5月。产浙江。生于山坡路边。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衢县龙游溪口林场。
参考文献:var.SubglabratusS.Y.CheninAct.Phytotax.Sin.21(4):413.1983.
本组概述:S.L.Chen et G.Y.Sheng in Bull.Bot.Res.11(4):1-2.1991. 竿的分枝每节大都再分2枝乃至数枝。叶片披针形,先端尖至渐尖,基部近圆形至 楔形。内稃顶端常不开裂。模式种: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f.主要分布在中国,已知2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