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粒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疣粒稻

种中文名:疣粒稻

种拉丁名:Oryza granulata Nees et Arn. ex Hook. f.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稻属

属拉丁名:Oryza

国内分布:产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生于丘陵、林地中,海拔(200)500—1000米。

国外分布:印度、缅甸、泰国至印度尼西亚爪哇、马来西亚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命名来源:(拟)[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 : 629,图567.. 1959]

中国植物志:9(2):005

亚族中文名:稻亚族

亚族拉丁名:ORYZINAE Reich.

族中文名:稻族

族拉丁名:ORYZEAE Dum.

亚科中文名:稻亚科

亚科拉丁名:ORYZOIDEAE Car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时具短根状茎。秆高30—70厘米,压扁,具5—9节。叶鞘无毛,氏5—8厘米,短于其节问;叶舌长1—2毫米,无毛,具明显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20厘米,宽6—20毫米,上面沿脉有锯齿状粗糙,下面平滑,干时内卷,顶端尖,基部圆形。圆锥花序简单,直立,长3-12厘米,分枝2—5枚,上升,疏生小穗,棱粗糙;小穗长圆形,长约6毫米,约为宽的3倍,浅绿色或灰色;颖退化仅留痕迹;不孕外稃锥状,长约1毫米,具1脉,无毛,孕性外稃无芒,顶端钝或有短小的3齿,表面具不规则小疣点;雄蕊6,花药长3.5—4.5毫米,黄白色;柱头2,白色。颖果长3—4毫米。花果期10月至翌年2月。染色体2n=24(Krishnaswamyetal.1954)。

产地分布:产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生于丘陵、林地中,海拔(200)500—1000米。印度、缅甸、泰国至印度尼西亚爪哇、马来西亚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参考文献:OryzagranulataNeesetArn.ExHook.F.InFl.Brit.Ind.7:93.1896;Bor,Grass.BurmaCeyl.Ind.Pakist.604.1960;Back.Ctal·,F1.Java3:544.1968;·Gill、F1.Malaya3:101.1971.——Oryzameyerianaauct.NonBaill.: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629,图567.195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