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房山区与门头沟区交界处。东南坡在房山区史家营乡,西与河北涞水县毗邻,其余部分均在门头沟区清水镇。百花山又称百花坨,海拔1 991米。山顶气候相对冷湿,与山下温差6~8℃,7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其主峰西侧有一座“蚂蚁山”,蚁巢建造如沙丘,上千的蚁巢分布于小路旁、巨石上或林间空地上,最大者直径达1米,高40多厘米。旧时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是百花山庙会日,有简昌村音乐会,塔河村开路会、大鼓会,黄塔村钹子会,龙王村五虎少林会,张家铺村与艾峪村的吵子会和狮子会等花会社团前来走会助兴。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百花山、百花草甸、望海楼和白草畔四大景区内,共有百花草甸、百花瀑布、万年冰肌、古树擎天、云顶日出、古石海、冰壁岩柱、冰缘城堡、云海升腾、晚霞映翠、七色玉带、金蟾拜月、蚂蚁山、白蟒长啸、松树长廊等18个自然景观。此外,山上原有娘娘庙、菩萨庵、显光寺等寺庙6座。景区附近建有宾馆、餐厅、露天灯光舞场、游艺厅、停车场等。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百花山西北坡。有“华北天然植物园”之称。初为百花山试验林场,后更名为门头沟区百花山林场。1985年辟建为天然动植物种和生态环境资源自然保护区。1986年设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试验区和缓冲区三部分。内有北京地区最大的华北落叶松群,被列为二级古树的有91株。保护区内仅维管植物就有800余种,山地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海拔1 8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覆盖率在90%以上,其上生长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莲花。林间生长有大量的食用菌;猪苓、党参、大黄和刺五加等中药材;桃树、李树、杏树、梨树等林木。有野生哺乳动物170余种,鸟类300余种,包括百灵鸟、啄木鸟、狍子、野山羊、野猪、狐狸、獾、松鸭、雉鸡、松鼠、刺猬、岩鹩、红蝮蛇、金钱豹、黑鹳、金雕、斑羚、勺鸡和褐马鸡等,其中金钱豹、黑鹳、金雕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百花谷 位于百花山下八亩堰村。谷深约5 000米。相传百花山的百花仙子帮助当地村民降伏恶虎,村民以彰百花仙子而得名。谷中景自天成,春、夏、秋三季山花烂漫,冬季银装素裹。百花谷依次有仙谷桥、奇泉、羡鱼潭、清凉谷(一线天)、老虎嘴、龙潭瀑、扇子潭、侍浴潭、天仙浴、百花仙子、伏虎洞和原始森林12个景点。仙谷桥是百花谷第一景,为一处人文景观;奇泉旱涝不增减,冬暖夏凉,是谷中最奇特的景致。当地盛产多种山珍、野菜和干花等土特产。
寺庙遗存 主要在山顶地区,原有6处,近代因战乱及失修,塌毁殆尽。21世纪初启动重修工程。据碑文推测,最早的寺庙建于汉代。山顶中部有上、下两座娘娘庙,东部有菩萨庵,东南有关帝庙,西部是显光寺。此外,显光寺周围有龙王庙和山王庙,附近有福田寺、瑞云寺和圣泉寺3座显光寺的下院。史书中记载显光寺建在百花山千佛山上,是山上最大的寺庙。唐时为李克用、李存勖建亭百花山之所。辽代曾称佛岩寺。明代改称为文殊寺。经辽、金、元至明,前后共修建38次。明嘉靖三十八年曾大修一次。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称广恩寺,清末称护国显光禅寺。据传,千佛山夜间常闪光,白天能看到七色光环笼罩山上各寺庙,信众称之为佛光显现。
百花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10科、480属、1100种,动物种类有17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勺鸡,市级保护动物有50多种。
百花山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游览观赏价值,有反映地质变迁的历史遗迹--晚更新世或全新世早期寒冷条件下形成的“古石海”、“冰缘城堡”、“冰壁岩拄”等。
百花山环境独特,风景优美,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场所,年降水量720mm以上,年均气温摄氏6-7度,是消夏避暑的胜地。百花山水资源丰富,几乎每条沟壑都溪水长流,自海拔900米-2000米处均有清泉分布,并且水质极好,有待开发。这里大气污染程度低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