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处遗址公园。1985年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建成,为北京第一处遗址公园,此后又建成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及皇城根遗址公园。2003年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筹建遗址公园。
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南侧,地跨朝阳区、海淀区。2003年9月全面建成。公园呈东西向带状,海淀段长4 200米、朝阳段长4 800米,总占地面积约1.14平方千米。元大都城北城墙建于至元四年(1267),原长6 730米,现存遗迹是明永乐年间所弃大都北半部的城墙残迹,有豁口9处。195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筹建城垣遗址公园。园内广场北端有石碑,正面为“元大都城垣遗址”碑记。2003年4月对公园进行改造,改造设计方案以元代历史为主线,充分体现生态景观。海淀段有“城垣怀古”、“蓟门烟树”、“蓟草纷菲”、“银波得月”、“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缰盛世”、“燕云牧歌”8个景区,朝阳段有“元城新象”、“大都鼎盛”、“龙泽鱼跃”、“两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9个景区。其中在“大都鼎盛”景区内设有一组群雕,包括元世祖忽必列、马可•波罗、郭守敬、黄道婆等19座名人雕塑。改造后的公园兼具减震防灾应急避难功能。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东便门西侧,地跨崇文区、东城区。东起东便门角楼,西至崇文门,北连北京站,南沿崇文门东大街。为明、清北京城内城城墙的最南端残迹。2003年全面建成。总占地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沿城墙遗址方向设置200米长的带状公共绿地。明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迁都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20世纪60年代末修建环线地铁时,陆续拆除内外城城墙,仅存内城东南角楼等处残迹。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仿照旧城墙外貌进行整修。2001年始建明城墙遗址公园。公园分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现代雕塑公园、东便门角楼市民休闲场所、遗址公园纪念林、北京站南出口及广场5个功能区。
③大明宫遗址公园。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命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执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右图为建筑考古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俄罗斯国家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杨鸿勋先生根据30多年考古研究成果科学复原出的大明宫总体鸟瞰图。
西安在2008年启动了,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未来将规划成一座世界闻名的遗址公园。
周期为五年,分三步实施。第一步(2007-2008年),启动建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基本完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范围内的拆迁,全面启动建设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改造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第二步(2009-2010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园,周边区域开工建设,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第三步(2011-2012年),全面完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新区。 未来将会复原唐代众多古建筑,麟德殿,丹凤门,三大殿(宣政殿,紫宸殿,延英殿)以及太液池。
按照发展规划,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建设成为未来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同时把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重要的人文象征、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
目前建设遗址公园的目的并非重建唐代皇宫,只是将大多数重要遗址重新保护起来,遗址区上现代建筑众多,已经在09年左右全部拆除完成。含元殿遗址在90世纪60年代初发觉开始,后得到日本资助,将含元殿遗址原始夯土外重新建筑新外壳,夯土遗址用纯沙子覆盖,以便未来重新考古发觉。麟德殿遗址经过两次外壳加固,栏杆地砖的复原,原本该木栏杆,单因为需要长期保存,改为石质栏杆,开始计划的斗拱部件并未复原。三清殿遗址从发掘初到现在并未进行具体保护。
未来重建:丹凤门已经采用钢筋混凝土在遗址上重建,台基部分为空架,将不会破坏遗址本体。麟德殿未来可能重建。含元殿的争议一直很大,不仅在单双檐龙尾道上,一些细节斗拱栏杆因为没有发觉到具体事物,所以依据很少。含元殿如果重建,将有85%的可能性按照杨鸿勋先生的复原方案进行,这个是目前最权威的,也是多方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