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子川(本名:张荣彩。曾用名:晓石、石也、晓然、天宁、秦海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为江苏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1986年8月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先后任《钟山》、《雨花》、《扬子江》诗刊编辑,执编朱苏进《醉太平》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执编李锐《万里无云》获97’全国“十佳”长篇小说奖。

著有:诗集《总也走不出的凹地》、《子川诗抄》、《背对时间》;散文集《把你凿在石壁上》、《水之书》;长篇小说《江山风雨情》据朱苏进同名电视剧改编;专著《网络中国投影》(系国家图书馆社科推荐书目)。在《收获》、《文学自由谈》、《世界文学》等杂志发表过小说、散文随笔;作品曾被《中华文学选刊》、《名作欣赏》、《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报刊文摘》、《散文·海外版》等选载,被数十种年选和选本收录。

先后在《诗刊》”诗人档案“栏目、《诗探索》“诗坛峰会”栏目、《星星》诗刊“首席诗人”栏目等刊出个人作品专辑与专题。其诗作《还是朝东的那扇窗》、《一切已成过去》、《石头》、《没有为什么》、《六月最后的日子》、《一个日期巧遇许多词汇》、《向日葵》、《故里》、《黑镜框》、《黄昏》、《日子》、《春天,猫和主人》、《无碑的墓穴》、《感觉秋天》、《涸泽之鱼》、《乡间,暮归的老牛》、《时光流转》、《夏日里穿过一片树木》、《雨落身后》、《向你眺望》、《枫林琴晚》、《有一些东西无法丈量》、《故里》、《流沙》、《我睡在我想象里》、《二胡曲》、《小火轮》、《一个夜晚》、《樱花又开》、《乡间小路》、《时间的虱子》、《水乡之夜》、《中秋》、《水下面是蓝天》、《五月》、《明朗的阳光》、《背对时间》、《用石头阻隔流水》、《和解》等被选入《写作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1世纪通用教材)、《中国年度诗歌》(漓江出版社)、《中国诗歌年选》(花城出版社)、《中国诗歌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最佳诗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春风文艺出版社)、《北大年选•诗歌卷》(北大出版社)、《新世纪五年诗选• 2001至2005》时代文艺出版社、《文学中国·2008年卷》等各种年选和选本,并被2009年央视首届春节诗会收录播出。

曾获江苏省优秀文学编辑奖和紫金山文学奖。

相关评论文章:

赵恺《诗过天山》(《诗刊》上半月2002年8期)

叶兆言《诗意的子川》(《诗刊》上半月2002年8期)

徐一清《精神的孤独之旅》(《山花》2004年1期)

李东晓《颐和路2号的子川先生》(《中国诗人》2004年5期)

汪政 何平《在回归的路上记忆——子川诗歌读记》(《诗探索》2005年1期)

苏童《心灵的挽歌》(《诗探索》2005年2期)

毕飞宇《一只瓷猫》(《诗探索》2005年2期)

汪政《夜晚的子川》(《诗探索》2005年2期)

张清华《逆水而上的子川》(《评论》2005年2期)

叶橹《子川之变》(《评论》2005年2期)

陈辽《诗思在古今、时空、情理之间穿行——读评[子川诗抄]》(《评论》2005年2期)

荣光启《眺望时间河流消逝》(《中国诗人》2006年1期)

叶橹《1970年发生了什么……——从子川五首诗透视一种潜记忆》(《名作欣赏》2006年5期)

吴思敬《子川:凝重的中年写作》(《诗刊》下半月2006年10期)

叶橹《与历史共存亡——子川诗歌的一种印象》(《诗刊》下半月2006年10期)

张桃洲《子川诗印象》(《诗刊》下半月2006年10期)

荆歌《不断涌现诗与激情》(《诗刊》下半月2006年10期)

黄毓璜《子在川上曰——读子川的诗》(《太原日报·文学评论版》2007年3月26日)

吴思敬《<背对时间>书序》(《星星》理论版2008年5期,“序与跋”栏目)

霍俊明《“中年”的芒剌搅动纷繁的记忆》(《星星》诗刊2009年6期)

罗望子《作为一个原乡人的子川》

陶文瑜《老情歌 》

霍俊明《记忆与命名之间的黄昏——子川诗歌印象或精神肖像》

胡弦《野菊花开放在旅途上》

庞余亮《那负责任的忧伤——读[子川诗抄]》

荣光启《个人记忆与普遍经验——读子川零五年诗稿》

鲁西西《1970年的小火轮——我读子川诗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