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山阳县中村镇自然概况:
中村镇位于山阳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东经110度12分。北纬33度27分,海拔550—700米之间。东临银花镇,南界西泉乡,西连高坝店镇,北接丹凤县花园乡,区域面积147平方公里。本镇介于流岭以南,胡岭以北,是山川各半的土石山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降雨量724mm,无霜期220天。银花河自西向东流经本镇,境内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
境内交通:
比较便利,主要乡村公路中有中西路、洛马路、中洪路,县道山郭路穿境而过。成为中村镇通往山阳、丹凤、商南、湖北等地的交通要道,良好的交通环境,促进了该镇商贸业的发展,境内商业网点密集,成为山阳县东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行政及人口:
该镇是在机构改革中,由原洛峪乡、洪河寺乡和中村镇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现辖19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统计人口为5554户,22871人,现有耕地14271亩,人均0.6亩,林地73080亩。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2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25元,财政收入520万元。
中村镇民风淳朴,文化习俗浓厚,自古以来兴学重教蔚然成风,能人辈出。中村商会组建的民间文艺演出队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改变陈规陋习发挥着极大作用。
基础设施:
目前固定电话通村达到95%,入户率59%,建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讯基站五处,信号覆盖区域70%,拥有通讯用户4800余户,电力110kv、35kv电网配套完备,通村率和照明用电入户率均达到100%,19个村通公路,乡村公路通村率100%,通组率85%,有3764户,17820饮用简易自来水。全镇28所学校在“普九”攻坚中,校舍危房得到彻底改善,中心卫生院的门诊楼已投入使用,住院部主楼即将竣工。——资源物产: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钒、金、铁、大理石等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目前在中村投资办厂的五洲钒矿、中天钒矿、宏昌公司、振宇钒矿、商丹公司、秦鼎金矿已成为或即将成为该县、乃至市创税的主要龙头企业。中村钒业小区已初具雏形。
主导产业
中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药业兴县”战略,结合实际,着力打造药业种植大镇,采取政策扶持,科技示范,大户带动,协会运作,服务引导等措施,形成了二花、杜仲、连翘、丹参等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到目前累计退耕还林24600亩,建高标准核桃基地11000亩,板栗基地10800亩,杜仲基地1660亩,连翘基地420亩,五味子基地200亩,二花基地5000亩,新建10村连片5000亩矮化连产核桃园,自然物产有柿子、木耳、香菇、魔芋、腊肉、土鸡蛋等传统农畜产品。
经济状况:
近年来,中村镇22800多人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持续抓好“药、果、粮、矿、菌、畜、劳务”七大产业和名优特色产品,“以农稳镇,以药兴镇,以工富镇。”中村镇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态势。五洲公司、中天钒业、振宇钒矿、宏昌钒业有限公司产销两旺,年产销五氧化二钒总计1600吨以上,成为该县乃至我全市的工业经济支柱。即将建成的裕源公司、商丹公司年开采量达20万吨以上,建成投产运营多年的秦鼎金矿显示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外来企业落户中村,直接带动了该镇“劳务”产业的发展,并间接拉动了该镇集贸市场的吞吐量,各行各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2006年该镇该镇工农业总产值可望达到10800万元。人均收入1650元。财政收入600万元。
2、山西省沁水县中村镇中村镇位于沁水县城西南33公里的历山山鹿,低处晋城、临汾、运城三市交汇处,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25个自然庄,5000余户,16000人,有耕地22837亩。是一个集煤、铁、矿、焦、运输、旅游为主导产业的乡镇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亿元,财镇收入7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44元。 中村镇紧连国家经自然保护区历山保护区,全镇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3.1%,从2001年始,中村镇党委、政府抓住国家退耕还林,转变传统农业单一产粮的格局,形成了五大科技示范区,结合“治黄”工程,开展了黄河小浪底水保工程项目。经过两年努力,至2003年底,全镇共实施退耕还林6800亩,植树造林1.3亩,种草400亩,发展养牛存栏500头,发展养猪存栏3000头,形成了50公里的深色长廊,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中村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为适应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坚持转变观念,强化管理,以创新发展环境为动力,大力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对全镇9座煤矿严格按照大小、改中、建大的目标,全部进行了整改,达到年产原煤100万吨。兴建了峪煌煤焦有限公司,实现煤焦的转化,年洗精煤可达60万吨,产焦10万吨。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环保促效益”的宗旨,投资1300万元兴建兴隆冶炼有限公司,年产生铁2.5万吨。现投资2.9亿元的沁晟公司正在加紧施工中,建成后能力可得到年洗煤60万吨、发电9万千瓦,使中村的财政收入增加10倍,有力地促进整个中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村镇境内自然景观秀丽,景点遍布,有天然草坪、峡谷、溶洞及下川遗址。以历山旅游区为依托,所形的舜王坪旅游景点留下了舜帝躬耕的美丽传说,有着较高的旅游价值和开发价值,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亮点,积极引导农民开发旅游服务,建立三十余家庭旅馆。农民采摘的猴头、木耳、蘑菇、冬虫夏草等药材成为旅客所青睐的土特产品,旅游景点以奇、美、秀、险吸引着八方来客。
3、山东省龙口市中村镇中村镇位于龙口市西北部平原,北临渤海湾,西靠龙口港,烟潍一级公路横贯东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3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粮田1.65万亩,辖21个行政村,人口2.4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和草莓、苹果、葡萄等水果。
中村镇经济基础比较雄厚,早在93年就被龙口市确定为”小康镇”。1999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18.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
中村镇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全镇现有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自1990年在烟台市率先实现吨粮镇以来,连续多年亩产超吨粮。现有大棚草莓面积5000亩,采取的无毒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保证了草莓果的质量。中村镇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草莓生产基地,”宝心”牌草莓以其优异的品质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该镇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并建有龙口市中村、双于草莓批发市场。仅此一项,年可获纯收入6000万元。
该镇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高度重视,建有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中心一处,良种繁育所一处,拥有健全的科普示范网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