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子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萧博士字子升,号书同,湖南湘乡人,与毛泽东是邻县邻区的同乡。他有

个弟弟,名叫萧三,字子璋,是毛泽东小学时代的同学。在去长沙进中学之前

,毛泽东曾先在湘乡境的东山学堂读过两年小学。毛氏在其“自传”的“童年

时代”一章中回忆东山学堂时期的生活说,那里的学生,大多是地主们的子弟

,穿着很华贵的衣服……我的穿着比别人寒酸,我只有一身较为体面的衣裳。

许多阔学生都看我不起,因为我平常穿的衣裳总是破烂不堪。可是我也有阔学

生做朋友,而有两个同伴特别知己。其中有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这里毛氏所说的那个当时“住在苏联”的“作家”,即是萧子璋。

萧瑜博士生于一八九三年,与毛泽东同岁。二人系长沙第一师范不同班次

的同学,总角之。巳故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在其“日记”中记叙说,他在长沙

所教授过的最优秀的三个男学生是萧、蔡和森和毛泽东。而事实上这三人当时

也是相互间切磋最多的好友。

毛泽东之成为马克斯主义者多半受了蔡和森的影响;这几乎是所有研究中

共党史者一致的看法。但毛、蔡之结识则缘于萧瑜。

毛泽东最早从事政治活动的资本是“新民学会”,而萧博士则是该学会两

个最早期、最重要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之一;另外的一个最早创建人是毛泽东。

一九一八年游学北平之举是毛泽东生命发展的一大转捩点;但假定没有萧

瑜的策动和授助,当时毛氏是不会或不可能北上游学的。

民国初年,长沙学生时代的萧瑜、蔡和森及毛泽东等三人,被称为“湘江

三友”;後来蔡、毛二人转变为马克斯之徒,而萧氏则成为一自由主义者。三

人本来是生命、感情上的好友,而政治见解和政治立场竟活生生地把他们拆开

。若从情意和友谊的观点来看,这实是“湘江三友”的悲剧。

萧氏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在全国性的勤

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他在法国学成归国後,在二十年代曾为国民

党在北方从事地下工作,并曾先後在北平担任农矿部次长、北平大学教务长、

华北大学校长和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三十年代初,他又离国往法,在其後的

二十年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法瑞二国从事汉学教育方面的工作。

五十年代初,他自瑞士移居南美铤拉圭,继续其汉学教育工作,现巳辞世

。此书名《毛泽东前传》,由台北“李白出版社”在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初

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