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芳,字宗五,祖籍南京,明初迁居太原府阳曲县(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曾祖父张晏,曾祖母马氏。祖父张邦辅,祖母李氏。父亲张,擅长冶铸和制弓之术。母亲陈氏,娴明勤笃,慈教有方。张元芳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稍长,臂力过人,素怀大志,胸有韬略。
张元芳初露将才始于康熙十七(1678)年。当时正值以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拥兵反清,据守台湾的郑经也在福建漳州等沿海各地继续与清兵激战的八年反清战争时期。从西北的陕甘到东南的台湾、福建到处是反清的战火。为平定叛乱,清廷在陕甘和江西、福建开辟了两个主要战场,与反清势力展开激战。时,张元芳在福建巡抚麾下,参与反攻,多树战功,特别在克服永春、德化二县、力解泉州(今福建泉州市)急围的战斗中,殊死搏斗,战绩卓著,被授守备之职。十九(1680)年二月,奉命出征,收复海坛(今福建平潭县)、湄州(莆田县)、平海(莆田县东九十里处)、崇武(惠安县)、南日澳(福清县南海中)、涂洒州、得尾(思明县)和夏门(厦门)、金门各处海岛地方,身先士卒,威震敌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二十(1681)年九月,奉旨功加二十等,并授左都督以带余功一次。二十二(1683)年三月,兵部任命其为左都督管浙江提标后营游击事,仍记余功一次。二十三(1684)年九月二十四日,诰授阶荣禄大夫。同时,上封三代,男赠荣禄大夫,女赠一品夫人。
康熙二十九(1690)年三月二十五日,张元芳特升陕西凉州大靖营参将(正三品,岁俸三十两,加支二百四十两。服饰蓝宝石顶)。本年八月初九日领札,十月二十二日到职。大靖素有"控贺兰之隘,扼北海之喉,用以独当一面,而使凉镇无东北之虑者"的特殊地理位置。为不负重托,张元芳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察地形,坚壁垒,积极落实朝廷"与民休息"的各项政策措施,体恤士卒,体察民情,在巩固边防、治理地方中建立了不朽功勋。康熙三十三(1694)年,卒於大靖公署。
纵观张元芳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在维护祖国统一的东南沿海战场出生入死,屡立奇功。在巩固西北边防,与民休养生息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贡献了毕生精力。
张元芳为官"清正刚直,素怀忠孝"。殁后,其子张弘儒、张弘学"家无遗物,囊无余资",不能扶柩归里,只好将他葬于大靖城西五里处。二子袭承父志,习文修武,以为资身之策。怎奈地方贫瘠,家境贫寒,度日维艰,乃於雍正六(1728)年身负两道诰封(张元芳曾祖父母、祖父母受封之诰)到山西老家寻亲投奔,历尽艰辛,终于在太原南市街馒头巷古弥陀寺右边张宅找到宗亲。叔侄兄弟相聚一场,喜泪交加。后在宗族本家的资助下,兄弟俩得以重返大靖,嗣承祖脉,勤耕垄亩,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