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男风(nan feng)

指同性恋现象或同性恋活动。《豆棚闲话》第十则:“刘公平素极好男风,那几个小子就是刘公的龙阳君。”

汉代之后,男风(男同性恋)时盛时衰。(缺资料)

在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里,曹雪芹不但描写了宝玉和秦钟的恋情,而且宝玉和蒋玉涵的同性恋导致了他和封建秩序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宝玉挨打",书中的"众学童闹学","薛蟠挨打","贾链狎男宠","贾珍嫖象姑"等情节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男风的普遍。

但是男风的盛行直接引发了清朝反同性恋法规的出台,导致了持续百年的中国社会的恐同情绪。

康熙年年间 ,男风鼎盛。同性恋在文学作品或文人手记中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出现,导致了满清统治者对同性恋的关注,使之成了"社会问题"。

关于男风的诗句

当时,男同性恋被称为“男风”或“南风”。在周朝的民间歌咏中就有不少赞美男子,歌咏男风的词句。例如,后人认为春秋时代存在着“郑声淫风”,清代的程廷祚就认为《郑风·子衿》一章就是描述两个男子相互爱恋的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隔三月,可见这两男相悦已经热烈到了何等程度。此外,《山有扶苏》、《狡童》、《褰裳》、《扬之水》等章,都有“狡童”、“狂且”、“狂童”、“恣行”、“维予二人”之类的词句,这都是和男风有关系的。

春秋、战国时期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男风,人们是有毁有誉的。例如孔子说:“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论语·雍也第六》)。墨子说:“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贤使能为政,无故贫富。面目姣好则使之。夫无故富贵,面目姣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慧哉?王公有所爱其色,故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墨子·尚贤》)看来他们对这股“乱风”是相当激愤的。

三国时

当然也有好的,三国时的阮籍在他的诗里对“安陵”、“龙阳”这些事情加以吟咏、赞美: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泽若九春,磐析似秋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月衣裳,愿为双鸟飞,比翼共翱翔;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咏怀诗·三》

清代词人陈维崧与歌僮徐紫云相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男男相恋的典故。紫云死后,陈作词悼念。

[摸鱼儿]

正轻阴来做寒食,落花飞絮时候。踏青对对嬉游侣,只我伤心偏有。休回首,新添得一堆黄土。垂杨后风吹雨溜。记月榭鸣筝,露桥吹笛,说着也眉皱。十年事,此意买丝难绣。愁容酒后微逗。从今怕到岐王宅,一任舞衣轻斗。君知否?三两日春衫,为汝重重啼透。多人瘦,定来岁今朝,纸钱挂处,颗颗长红豆。

相关书籍

《暧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张在舟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