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黄埔水师学堂原名水师诵堂,与陆师诵堂合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地方,并称广州水陆师学堂,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创设,甲午战后经时任两广总督潭钟麟更名为广东黄埔水师学堂。黄埔水师堂规制、课程仿照马尾、天津水师学堂成法,并根据广东实际情况,略作变通。
学堂原有驾驶、管轮两个专业,各定学生七十名,按黄埔水师学堂章程规定,驾驶班学习天文、海道、驾驶、攻战诸法;管轮班学习轮机理法、制造运用等。堂课毕业后,拨入练船实习,一年后,经考核择选优秀者送外国学院、军舰学习。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又加设鱼雷专业。1912年民国成立后,收归海军部管理,改称广东海军学校,1913年,因经费无着停办。
黄埔水师学堂自开办起,共毕业驾驶班学生10名、管轮班学生198名。其第八至第十届驾驶班学生均往北洋海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