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镇属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管辖。1950年为古文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51.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县级公路通镇。辖傅林湾、楠木湾、五庙、芝麻、文占坪、曹家园、山边、李子、朱家湾、桥坎、塘坳、新龙、梨子、鹰嘴、菜子坡、柏林16个村委会和古文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籽、花生。
古文镇以促农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培育一村一特色经济,壮大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古文镇地处荣县东南边陲,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有人在此居住,就在现在叫“陡坎子”的地方,姓谷的大户人家在那里埋了几棺大坟,所以当时这里叫“古坟”,后来又叫“古坟场”,只有几间店子,现在的街当时是一条冲,后来房子就沿冲的边缘慢慢修建起来了。解放后古坟场改为古文乡,曾经还与五宝镇合并过,直到1995年与平安乡合并后,才改为古文镇直到现在。
古文镇的历史上,曾出现一位知名人士叫谷醒华(1890—1963),又名武乡。1908年入成都优级师范学校,1915年至1922年任荣县中学教务主任、校长,实行民主办校、教学育人的教育方针。1924年初,同赖君奇、张植如等创办私立旭阳中学任校长。1929—1932年,谷醒华任川军二十四军一师师长张志和部秘书,驻防江津,后任江津县长。1937年,谷醒华继任成都协进中学校长, 1944年春,谷醒华在成都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次年回县筹建民盟组织。1946年2月,民盟荣县区分部委员会在鼎新成立。从这一年到1950年,谷醒华一直任民盟四川省支部委员。解放后,谷醒华任民盟川南支部临工会驻会委员,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和川南行署委员等。1951年,应吴玉章约,任教中国人民大学,著有《古代汉语语言语法研究》等。
古文出场口往五宝方向约一公里,有座桥叫响水洞,桥边有根大黄桷树,黄桷树侧边有个佛龛,供奉一尊菩萨,解放初期修公路时将其掩埋。二十一世纪初,改造荣宜公路,当地一村民梦见菩萨,菩萨说在落难,请救救它。第二天,该村民便带人将菩萨挖出来,并在公路旁砌一佛龛,将菩萨请入,供信徒朝拜,现已移到二佛寺。
古文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环境优美。以幅员广、人口多跻身丘陵大镇之一。古文镇以促农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培育一村一特色经济, 海椒、大头菜、西瓜、椪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该镇一村一特色经济初步形成,海椒、大头菜,西瓜、椪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海椒栽植面积近2500亩,大头菜1000亩,西瓜2300多亩;以椪柑、丰水梨等为主的优质水果5000多亩,水果产量达2500多吨;全镇退耕还林3700亩,用于麻竹种植1500余亩,竹笋年产量1000余吨,产值80余万元。狠抓畜牧业和劳务输出,生猪出栏2.3万头,山羊出栏3000只,小家禽畜35万只,年均增长8%以上,劳务输出5000多人,劳务收入达2600余万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