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上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骨董,蛮夷闽貊了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酝。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颌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壬午道梗,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翻译:
西湖香市,从每年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又称作花朝的那一天开始,到端午节结束。从山东到普陀寺进香的人一天天来到,从嘉兴、湖州到天竺寺进香的人也一天天来到,来了之后,就和西湖的人互相购买东西,所以叫做香市。
但是进香的人,在上、中、下三座天竺寺买东西,在岳王坟买东西,在湖心亭买东西,在陆贽陆宣公的祠庙里买东西,没有一处不成为买卖东西的地方,而特别聚集在昭庆寺,昭庆寺的两边走廊所以没有一天不成为人们相互买卖的集市。上古夏周三代、汉魏六朝的古董,蛮夷闽粤以及从外洋运进来的珍奇异宝都汇集到这地方。到了香市这段日子,寺殿的甬道上上下下,屋檐承溜的左左右右,寺庙山门的内内外外,有屋就摆起摊,没有屋就敞着放,围成堆,敞堆之外又搭棚,棚外又摆摊,一节节,一段段,紧密相连。凡是胭脂、发簪、耳饰、牙尺、剪刀,以至于各种典籍、敲打的木鱼,孩子们的玩具之类的东西,样样都汇集到这儿来。
这时正是春暖季节,桃红柳绿,鲜明可爱,清明四月,蛙声柔和,岸边无停留的船,旅舍中没有停留的客,店铺中没有存留的酒。袁石公宏道先生说的,“山色如美女,花色如面颊,池水波纹如绫罗,习习春风如美酒,令人陶醉”。这已经勾画出西湖三月的景致,而这时,香客从各处来,风光景色又有不同。士女的文雅美丽,胜不过村野妇女的涂脂抹粉,装腔作势;兰花的芬芳香气,敌不过合香芫荽的熏蒸;悠美的丝竹管弦乐曲,压不住口哨摇鼓的喧闹;文物古董的光彩,比不上泥人竹马叫卖的顺畅;宋元明代的画卷,赛不过湖景佛像的昂贵。像在奔逃,像在追逐,掀也掀不开,拉也拉不住 。千千万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天簇拥在寺的前前后后,总共经过四个月才结束,恐怕长江以东,绝对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地方了。
崇祯十三年(庚辰年)三月,昭庆寺被火烧,这一年和崇祯十四年、十五年,一再发生饥荒,百姓大半饿死。崇祯十五年,山东的道路被寇盗阻梗,香客断绝,再没有来杭州的,香市于是停止了。崇祯十四年夏天,我在西湖,只见到城中抬出饿死者的尸首,人扛车拉,一个接着一个。当时杭州太守刘梦谦,汴梁人,同乡人来这里打秋风的,多寄居在西湖,这些人每天可以替人疏通关系得到钱财,太守也就以此作为自己的馈赠,有个轻薄士人改动古诗中的几个字讥诮这位太守说:“山不象青山楼不象楼,西湖歌舞全罢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钱财送汴州。”这话可作为西湖实情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