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疍家(正体字为蜑,标准汉语为dàn;亦作蛋家、艇家、水上人等)是广东、广西和福建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属于汉族,但不属于汉族中的广府民系,而是一支特有的、濒临消失的民系。由于常年生活在游船上,他们的脚同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略有差别,因此在福建也被称作“曲蹄”。广东疍家人的母语为汉语粤方言蛋家话,语音与粤语广州话很近似,但有一些专有的词汇。

【疍家的起源】

疍家的起源已无可考,有人认为是先于广府、客家、四邑等珠三角汉族民系到达珠三角的早期南方汉族人,也有人认为是古越族或古黎族等南方水上民族被陆上北方移民排斥,多年来形成的一种独特民体。(旦家在广东的汕尾海陆丰地区也有分布,应该是在福建,广东,广西的沿海的海岸边分布。小时候听父辈门说,据说海上旦家人是来源于古代的蒙古族,元末 元军大败,有一部分军队沿黄河漂流出海,于是在海上生存下来。因为他们是外族,再加上元朝统治的黑暗和对汉族人的压抑,导致人民对元朝政府很痛恨,既然他们败了,就怕他们再上岸。于是以后的朝代政府都不让他们上岸。在陆丰市甲子镇的旦家人到了解放后政府才让他们上岸,并在海边退潮的滩地上划一大块土地安置他们。建立一个村,叫新村(意思就是新建立的村),他们的语言我听不懂,反正不是闽南话,小时候还能听到,现在应该早就消失了,容入当地的语言当中了。旦家人在当地是没有地位的,特别是在解放前,他们更是没有地位,他们不敢上岸,一上岸,人家就要打他或者抢他们的衣服,财物,他们也没有什么财物可以抢的,他们穿衣服与当地人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是黑色的或者蓝色的,不是整件衣服是纯色的,用几块单色布弄弄成几大块,然后再缝拼起来做成衣服,这样的衣服我们当地人是不会穿的,当地穿的都是纯色的。据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衣服被人抢去。还有他们的结婚习俗也是不一一样的。

现在他们好多人都不敢说他们是旦家人(我们当地人称呼为渔民,叫他们渔民仔),一听到他们是 渔民仔,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鄙视他们的心理。他们没有什么地位的,可以证明的就是一句话,当地俗语:腕吾是旦家仔,拎目体大大,意是说我们不是旦家人,你们的眼睛要张大大点,看清楚。用在打架的时候,比较弱的一方 妇女常用这句话。一般问及他们的身世他们都不愿说,他们的父母也不告诉他们,让他们容入当地。现在很遗憾,要找到一个旦家人很难,要找到一个会说旦家话的旦家人更难。我的一个旦家同学他也不会说他们父母的话了,但他们的父母会说

【生活地点】

蛋家原本主要生活在珠三角、粤东、粤西沿海,在其它闽粤桂沿海地区亦有分布。蛋家往往以海为家,居无定所。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渔业的进步,蛋民(蛋家人)已逐渐被广东政府安排到珠三角沿海地区上岸定居,告别往日“居无定所”的生活。

蛋家上岸的主要地点有:陆丰甲子、惠州惠东、深圳西乡、东莞、香港各离岛。

【前景】

由于蛋家民系文化主要依存于渔业活动,蛋家上岸地区又分别属于客家地区和莞宝地区,蛋家人人数很少且融入当地的客家文化和莞宝文化中,因此,蛋家民系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中。

【蛋家印象】

蛋家人在甲子镇(广东陆丰市).根据甲子的一些老人的回忆,三四十年前的蛋家人是住在船上,男人的样子都是留着长胡子,那胡子是红色的,据说是经常吃盐的人就会红头发.男人是经常出海 的,而他们很少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他们的孩子全身都很脏,不讲究卫生,还有生吃海鲜.孩子头生很多的虱子,那虱子是馒头爬的很恶心.那女人主要是穿长衣服长过屁股,而裤子则是短的.

蛋家人住在海上其实风险是很大的.他们常常遇到陆地上的居民多的多灾难!因为海上经常有风暴出现,在海上捕捞遇到风暴常常是船翻人亡,这样常常使很多家庭失去了家庭的主力,很多家庭的生活过的非常的艰苦.那些失去了男人的女人是怎么生活的呢,他们有些坚强的生活,有些却无能为力,为了生活她们当中有些做了妓女.陆地上的居民常常去光顾.人们对光顾他们的事情叫做(嫖后船,因为女人一般是不出海捕捞的,是住在靠岸的水上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