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概述】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房炎症,常在短期内形成脓肿,多由金葡球菌或链球菌沿淋巴管入侵所致。 多见于产后2~6周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病菌一般从乳头破口或皲裂处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引起感染。本病虽然有特效治疗,但发病后痛苦,乳腺组织破坏引起乳房变形,影响喂奶。因此,对本病的预防重于治疗。
【临床特征】1.患侧乳房疼痛,炎症部位(多位于乳房的外下象限)红肿、变硬、压痛,以后形成脓肿。脓肿常位于乳晕下、乳管内、乳腺内或乳腺后,深部脓肿波动不显著。
2.局部红、肿、热痛,触及痛性硬块,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
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常在数天内化脓。压痛。
4.可有寒战、高热、倦怠及食欲不佳等症状。血白细胞增多。大多数有乳头损伤,皲裂或积乳病史。
5.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穿刺抽出脓液。
【临床分期】早期: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者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更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化脓期: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脉搏加快、同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常可在4-5日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跳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有时一个乳房内可同时或先后存在数个脓腔。
溃后期:浅表的脓肿常可穿破皮肤,形成溃烂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较深部的脓肿,可穿向乳房和胸大肌间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预防措施】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是,乳汁不能外流,出现瘀积,使局部乳房组织活力降低,造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是本病的两在原因,预防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防止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
1、防止乳头破裂。乳头破裂既容易乳汁瘀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
(1)怀6个月以后,每天用毛巾蘸水落石出擦洗乳头塞入小儿中,避免咬破;
(2)不要让小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习惯;
(3)哺乳后,用水洗净乳头,用细软的布衬在乳头衣服之间,避免擦伤。
2、积极治疗乳头破裂,防止出现并发症。
(1)轻度乳头破裂仍可哺乳,但在哺乳后局部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酸酊,或10%鱼肝油铋剂,下次浦乳前洗洗;
(2)重度乳头破裂,哺乳时疼痛剧烈,可用乳头罩间接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后,用奶瓶哺食小儿;
(3)对乳头上的痂皮,不要强行撕去可用植物油涂,待其变软,慢慢撕掉。
(4)猪油适量,用微火化
3、防止乳汁瘀积。
(1)产后应尽早哺乳;
(2)哺乳前热敷乳房以促进乳汁通畅。如果产妇感到乳房胀痛更要及时热敷,热敷后用手按捏乳房,提拔乳头;
(3)婴儿吸吮能力不足或婴儿食量小而乳汁分泌多者,要用吸奶器吸尽乳汁;
(4)注意清洗乳头,涤除乳腺管口积垢。
4、保持乳房清洁,防止细菌感染。产前清洗乳房,去除乳头部粘垢;哺乳前要清洗乳头,尤其是乳头已有破裂者;避免对乳房的挤压,穿衣服要宽松。
5、宜常作自我按摩。产妇要养成自我按摩乳房的习惯。方法:一手用热毛巾托住乳房,另一手放在乳房的上侧,以顺时针方向转向按摩。如果乳房感到胀痛,或者乳房上有肿块时,手法可以重一些。在自我按摩的同时,可稍用力挤压乳房,把乳汁从乳头挤出,反复几次后,乳腺管就通畅了。一般每天按摩1次,每次15-20分钟。
6、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等。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内有蕴热、热毒壅结而成。因此在饮食上要少吃热性食物,以免助火生疮。
7、食物药预防。可以常吃些海带,海带有软坚散结作用,凉拌吃或炖鸡肉吃,可预防急性乳腺炎;有急性乳腺炎先期症状者,可用蒲公英30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辅助检查】1.早期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脓肿形成期检查专案可包括“A”、“B”或“C”。
【治疗原则】1、注意休息,清洁乳头,吸出乳汁,托起乳房,止患侧哺乳,以吸乳器吸出乳汁。可适当使用回乳药,口服乙烯雌酚一次l毫克,一日3次,或溴隐亭一次2.5毫克,一日3次。
2、局部热敷,或用鲜蒲公英、银花叶各60克洗净加醋或酒少许,捣烂外敷。用宽布带或乳罩托起乳房。
3、0.25%普鲁卡因60一80毫升乳腺后封闭,可减轻炎症。选用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滴。并可用青霉素100万单位溶于20毫升生理盐水中,注射于炎症肿块周围。
4、早期炎症局限者以肌注青、链酶素及局部物理治疗为主。炎症范围较广,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应大剂量静滴青酶素或红酶素治疗无效时,可选“C”项药治疗。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液。给予清热解毒中药口服。已形成脓肿,应切开排脓。切口应与乳头成放射方向,避开乳晕。乳腺后脓肿或乳房下侧深部脓肿,可在乳房下胸乳折处作弧形切口。
5、中药治疗。
蒲公英 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急性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
【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现代报道始见于五十年代初。但临床资料最为丰富的则在八、九十年代。针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针、火针等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一般认为,病程愈短,针灸效果愈好,在24小时内治疗更佳;病程过长或已化脓者,疗效往往较差。就本文所收载的文章的病例统计,各种穴位刺激法对本病平均有效率达到95~98%左右。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附分、膏肓、魄户、神堂、yixi。
配穴:大椎、陶道。
(二)治法
主穴视其病灶所在部位选穴。乳中型:膏肓、魄户、神堂;乳上型:膏肓、魄户、附分;乳下型:膏肓、神堂、yixi,皆取患侧穴。畏寒发热者加取配穴。定穴后作常规消毒,每穴放血三滴。刺血后,让病人侧身卧床,嘱其屈曲患侧上肢肘关节,将前臂压于身下,以手麻木为度。对有明显乳汁滞留者,可令患者坐在椅上,医者坐于病人患侧,以左手托其患乳,右手按其乳上,有节律地震荡其乳,至乳汁流空为度。上法均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治愈:炎症及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炎症及全身症状部分消失,局部留有硬结;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反转严重。
共治1116例,治愈1084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8.9%。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肩井、天宗。
配穴:足三里、曲池、膻中、中脘。
(二)治法
主穴可独取一穴,亦可合用,据症情加配配穴。肩井仅用患侧,以28号2寸毫针,深刺进针1.0~1.2寸(注意不要伤及肺尖),用捻转加小提插(切忌大幅度提捣)手法,加强刺激,直至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强度,留针。天宗,直刺至骨,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最好能向整个肩胛和乳房部放散。余穴均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用艾卷灸针柄和病灶部位。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95例,有效率95~10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背部与乳房病灶相对应点。
(二)治法
病人坐于椅上,面向椅背,背对医生,暴露背部。在阿是穴四周先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油脂,以2寸直径之火罐对准穴位拔上,略等片刻,向上下左右推动各四次,待局部潮红或出现瘀斑后取下。亦可先以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仅适用于病程4天以内,且局部未化脓者。治疗150例,有效率达99.6%。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膻中、乳根、足三里、阿是穴。
配穴:分两组。1、肩井、少泽;2、梁丘、合谷。
阿是穴位置:患乳肿胀、硬结最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酌加,每次用一组,二组交替。以氦—氖激光治疗仪,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达7毫瓦,光斑直径4毫米,照射面积12.56平方毫米,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治疗2~3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30例,除1例因未坚持外均愈(其中1例脓肿形成,配合切开排脓)。
▲腕踝针
(一)取穴
主穴:上2。
(二)治法
仅取患侧,针体与皮肤成30度角刺入,进皮后将针放平,针尖指向肘方向,进针1.4寸,用胶布固定针柄留针1~3小时。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6例,治愈37例、显效7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郄门、肩井、郄上。
郄上穴位置:伸时仰掌,腕横纹与肘横纹速线上中1/3交界处两筋间。
(二)治法
药液:10%葡萄糖注射液、0.2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0.5%安乃近、丹参注射液。
每次仅取一主穴,或固定使用,或交替轮用。郄门穴,用10%葡萄糖注射液。以5号齿科针头垂直刺入穴位深约0.8~1.2寸,得气并回抽无血后,在2~3分钟内将8~10毫升药液注入穴中。肩井穴,用0.25%盐酸普鲁卡因2毫升与0.5%安乃近1毫升混合液,进针得气后全部注入穴中。郄上穴,用丹参注射液。将针头垂直略向上刺入,深约2厘米,并作强刺激,使针感向上传导,再快速推入药液4毫升。上述穴位,郄门、肩井取患侧,郄上取对侧穴,每日1次,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急性乳腺炎患者180例,结果痊愈171,有效7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为98.9%。
▲指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肩井、肺俞、膺窗、乳根。
配穴:内关、郄门。
阿是穴位置:背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选一穴。按先背后胸,自上而下的顺序,用食指或中指顶端按压穴区,使局部有胀感或向乳房放散,然后以右手四指并拢拍击患侧上臂内侧肌肉附着处,使局部潮红或青紫,最后嘱患者挤去奶汁。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未化脓的急性乳腺炎患者,共治120例,均在1~3次获愈。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骶椎部、颈后部、乳房痛区;2、乳根、膻中、期门、乳房痛区。
配穴:发热加合谷、委中,腋下淋巴结肿大加肩井、曲池。
(二)治法
每次取一组主穴,可交替应用,亦可固定一组,据症加配穴。用皮肤针叩刺,第一组穴宜用中等强度及频率弹刺;第二组穴重叩为主,叩至皮肤发红并有轻微出血为止。乳房痛区可以闪火法加拔火罐,留罐15~20分钟,腋下淋巴肿大局部亦可加罐。配穴叩打法同第二组穴法。每日1~2次,3~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84例,结果,痊愈16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100%。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位于肩胛间区,特别多见于第5至第7胸椎旁开1.5寸处。为粟粒状红色小点,略带光泽,一般不高出皮肤,无明显压痛,压之不褪色。少则数个,多则数十个。
(二)治法
每次选阿是穴数个,最好选患乳腺炎侧背部之反应点,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逐个挑治,针深1.5毫米,随即用手在治疗区挤出少量血液。亦可用三棱针呈△形点刺三针,即拔火罐,留罐15~30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560余例,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中512例,刺3次后治愈389例,有效91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93.7%[8,9]。
▲穴位冷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膻中、乳根。
阿是穴位置:乳房病灶之中央。
(二)治法
每次主、配穴均取。用电子冷冻仪进行治疗。先将冷头柄接触阿是穴,使冷头柄温度调节至0℃~-15℃左右,冷冻2~3分钟后移动冷头柄,从病灶中央逐渐向外扩展,每次约30分钟左右。接着移至配穴,每穴冷冻10分钟。一般每日1次,症情重者冷头柄温度可调节至-15°~-25℃,每日治疗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4例,结果均在5天获愈,痊愈率达100%。
乳腺炎食疗日常食品及饮食注意事项
1、 海带肉皮冻(每日食之),起到软坚化淤的作用。
2、 蒜苗肉包子(蒜苗与肉比例为4:1),抑制恶性肿瘤。
3、 花生(但消化不良不能吃花生)、大枣,芦笋每日尽量食之,尤其大枣(每日6个)一年四季坚持。
4、 每日吃豆及豆制品,每日一个苹果(有条件的炸汁)。
5、 核桃每日三个,不能过食,多食便秘。
6、 白萝卜常吃(白萝卜不能与红萝卜一起吃)。
7、 咸菜、咸蛋与咸肉等腌制品尽量不食。
8、 蒸米饭一定要把米淘干净(水为清水)否则有致癌成分。
9、 加热菜要用微波炉(起到杀菌的作用)。
10、 西红柿要多食,尤其是熟西红柿。
11、 清体内垃圾的食品有:海带、木耳(发泡6小时以上)、菌类、动物血。
12、 绿茶常喝(功效在后面专有介绍)、枸杞(熬粥)、山楂常吃。
13、 坚果要常吃:榛子、杏仁、开心果、无花果。
14、 隔夜的白菜不能吃。
15、 西兰花在身体内产生抗体,抗病毒侵入。
乳腺炎食疗养生要诀
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连;萝卜、干姜、梨,治咳有效又便宜;多吃芹菜不要问,降低血压喊得应;黄瓜鲜脆甜,常吃美容颜;吃了十月茄子,饿死郎中爷;多吃番茄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胡萝卜,小人参,常吃长精神;红萝卜,有神功,降压降脂显神通;韭根韭叶,散瘀活血;鲜藕止血,熟藕补血;羊肉补气血,肺虚最适宜;一要三瓣蒜,痢疾好一班半;大蒜是个宝,抗癌效果好;姜开胃,蒜败毒,常吃萝卜强筋骨。
乳腺病食疗以上是一些参考资料,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用这些食疗方法的时候要慎重。
急性乳腺炎一般在乳母喂奶时发生,发生的原因是:一是乳房发育期穿了过紧的乳罩,乳腺先天发育不完善;二是吃了有刺激性的食物;三是心情不好上火;四是母乳过多孩子吃不完,多次剩余的母乳发酵;五是不小心积压了乳房。第一条,没办法只能用偏方治,并且非常容易复发,想预防也预防不了;第二条少吃刺激性食物;第三条保持好心情,保持好心情不光对乳房健康有好处,对孩子心情、智商、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所以这时孩子的父亲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乳母心情好;第四条用广口吸奶器把剩余奶吸干净(不用每天都吸,基本一个星期吸一到两次就行)。
在孩子吃奶时,只要有隐隐约约地感到刺疼,就要自己进行自检,看乳房周围有无小块的硬块,如没有硬块,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剩余母乳,已经有几天没吸奶了。如有硬块,应立即使用偏方,以免肿块大了,影响孩子吃奶(急性乳腺炎肿块大了,母乳中就带有了致病地细菌)。
偏方:
白矾少许,碾碎用细箩箩过待用。
一个鸡蛋清
一片仙人掌打刺剥皮(不是食用仙人掌)碾碎。
把以上三种东西合在一起搅匀,找一纯棉布(要厚一点)把糊糊摊在布上,贴在患处即可。头天晚上贴上,第二天早上一定能消肿。如急性乳腺炎实在厉害,第二天早上也要拿掉,把患处洗干净,晚上再贴。要不这东西太厉害,皮肤受不了。
还有:得过急性乳腺炎的乳母注意了:一来晚点给孩子断奶;二是至少每两年查一次乳房;平常要多注意自检。特别是孩子十岁以后,要特别注意乳房健康。一发现异常,立即去医院治疗。最近我们厂,已有几位哺乳时得过急性乳腺炎的年轻同事,乳腺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