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铜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我国古代所谓的白铜大致有三种,一为铅锡含量较高的青铜;一为由砒石与铜所炼的砷白铜;一为镍白铜。

先说第一种:因锡含量高,故耐腐蚀,白铜隋五铢即是,当青铜里锡铅的含量高到一定比例时,浇铸时流动性和填充性优良,所铸之钱形制规整、文字峻深,异常精美。唐开元通宝、北宋熙宁、圣宋、政和、宣和、崇宁诸钱均有所谓白铜者,因锡含量高,故耐腐蚀,有的钱出土时仍银光闪闪,不着绿锈,似从未入土一般。以上各种钱币虽然色泽亮白,却不能算做真正意义的白铜,而实际是一种以贱代贵的减值钱。早见《唐书-食货志》有隋未行五铢白钱的记载。“见‘现’用之钱,皆须和以锡镴”。隋开皇五年前后铸钱(公元585年),因大部分质地含有锡镴,故呈白色,所以,称之为“五铢白钱”,即我们今日所见隋“五”字交股曲笔五铢“白铜“钱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