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才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物简介

战旗文工团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金唱片奖”获得者,196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曾任战旗歌舞团副团长,现任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四川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四川二胡学会会长。蒋才如不仅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同时还是多产的二胡作曲家,有作品被编入高等艺术院校教材,部分作品收入《中国音乐大全·二胡卷》

音乐表达离不开乐器。东汉时期,刘向在《琴说》里写到,琴能“明道德,感鬼神,美风俗,流文雅”。唐代薛易简认为“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报心魂,辩喜怒,悦情思,可以静神壮胆,可以绝尘俗、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听了二胡大师蒋才如的二胡演奏,对古人的如上论述才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心目中,蒋才如的名字就是二胡音乐艺术的代名词。还在读中央音乐学院大一的时候,他就创作出了《北京有个金太阳》这样风靡全国的优秀作品,成为二胡的经典名曲。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创作并演奏了大量的佳作。这些优秀佳作阐述了人类文明的真谛,倾注了社会关怀,抒发了人间美好激情,展示了人类生活的美好、智慧、优雅和崇高。对听众产生的心灵渗透,使广大的听众产生强大共鸣。

稍后,蒋才如创作的《欢乐的彝寨》、《北京有个金太阳》、《凉山的春天》、《军民曲》等乐曲,带给我们的是:芦笙吹奏间,欢快乐曲展开的彝族青年手捧芦笙载歌载舞的喜庆场景;春天的凉山,万木逢春,绿染枝头,百鸟欢歌以及过上新生活人们的喜悦;以及充分表现军民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蒋才如艺术的弓弦一直在把人们的心弦拨动,一任他所领悟到的美好感情如涓涓细流,在众多音乐心灵的深处欢快地流淌。

他演奏的《空山鸟语》则把人们带入“莽莽群山万木葱,百鸟鸣唱歌不同,绚丽舞姿随歌起,欢歌鸟语琴弦中” 的诗一般境界。而他弓弦下的《战马奔腾》则用充满激情的表演和高超技法,把我们又带进了杀声震天、战马嘶鸣、惊心动魄的激烈战场。眼前仿佛重现了昔日长坂坡桥头的厮杀与呐喊,仿佛看见草原哥萨克骑兵挥舞着雪亮的战刀奋勇冲刺,更可以感受到三千关宁铁骑的浴血拼杀、饮血长啸。蒋才如以凝重、悲怆的心情演奏的《二泉映月》,充分把握并展示出那个时代,一个民间艺术家的困境遭遇,通过琴弦吐出的低沉、凄凉、婉转、激越的琴声,使人们感受到悲忿和忧伤,感受到音乐家阿炳对一生命运不屈的张扬,使乐曲在艺术中永恒如新。

几十个春秋奋进,几十年风雨历程,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迹与汗水。一颗不甘平庸,激越跳动的心在二胡的弓弦上奔腾、激荡。听蒋才如的演奏,你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对二胡这个传统民族乐器进行的不懈的探索。他在继承和发展两方面深入探讨,不仅使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得到传承,而且锐意进取,努力创新。他创造出许多新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以及别开生面的表演形式,他以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展示了许多作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他的全部心血都在追求音乐艺术的至真、至善、至美。

难怪他在维也纳成功演出后,外国朋友对只有两根弦的二胡却有着如此丰富的表现力,感到不可思议,称蒋才如二胡艺术为“东方魔琴”。

蒋才如是目前最有造诣的二胡演奏家之一,当年并称“北蒋南闵”。196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二胡专业,196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先后师承蒋风之、张韶、聂靖宇、王国潼等教授。曾任中国京剧院首席二胡、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副团长、四川省音协副主席、四川省民族管弦乐协会副会长。

蒋才如在大学二年级时,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北京有个金太阳”曾风靡全国。之后,又有“忆亲人”、“欢乐的彝寨”、“军民曲”、“凉山的春天”、“川江船歌”、“翠竹吟”及二胡协奏曲“白蛇怨”等作品相继出版。他广撷博采,演奏技艺娴熟,艺高品正,深受海内外音乐界盛誉。

如今蒋才如已硕果累累,他的艺术生平编入了《中艺术家传集》。他的名字列入了《中国音乐家名录》。他培养的学生不但有音乐学院的高才生,文艺团体的优秀人才,也有北大、清华、人大的艺术特长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