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崇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崇德简介成崇德[1][2],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1949年12月28日生,山西省祁县东观乡人,汉族。1975年入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学习,1978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目前正致力于《清代边疆开发史》(蒙古部分)的研究和著述工作主要论著《有关清代厄鲁特蒙古的几种托忒文史料》,与马汝珩合著,《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3年第2期《一部重要的厄鲁特蒙古历史文献-〈咱雅班第达传〉》,与马汝珩合著,《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从〈内齐托音传〉清代蒙古史的两个问题》与申晓亭合著,《文献》1985年第4期《清代蒙古地区开发史综述》,与马汝珩合著,《民族研究动态》1989年第2期《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与申晓亭合作译注,北京图书馆文献微缩出版社,1990年1月。

个人经历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任教,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6年任清史研究所清前期历史教研室主任,1989年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

1986-1990年,参加戴逸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项目《近代中国边疆开发》,课题组按期完成项目,集体出版成果《清代边疆政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清代边疆史地论文索引》三部著作。

1989-1991年,与张世明合作,完成国家教委重点项目《清代西藏政治经济问题研究》,出版成果《清代西藏开发研究》。

1988-1990年,参加新疆民族事务委员会主持的《卫拉特蒙古史》集体项目,出版成果《卫拉特蒙古简史》(上)(下)二册。

1991-1992年,国家教委派遣到蒙古国国立大学进修一年,主修匈奴史、突厥史、蒙元史、蒙古高原史、斯拉夫蒙古语言。1992年以来,曾分别到俄罗斯、德国、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访问研究,就清史、边疆史地、蒙元史、民族史、满文、蒙文档案进行学术研讨、交流和讲学。

1992-1993年,参加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清代人口流动与边疆问题》,1993年任清史研究所所长。

1992-1997年,参加戴逸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承担《边疆民族卷》,1996年,已通过专家鉴定,1999年出版。

1995年,参加国家项目《中华大典》,担任《历史典》副主编。

1996-2000年,主持国家“211工程”清史子项目,参加《清通鉴》项目,2000年出版。

1996年至今担任国家教委211工程清史子项目负责人。

1999年,参加教育部21世纪教材项目,担任《中国历史·明清史》卷主编,集体出版《中国历史·明清史》卷。

2001——2004年,承担国家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清代国家疆域的形成》,目前集体出版专著三部。

2002年至今,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民族法制史”蒙古卷子项目,2002年-2005年7月任人文学院副院长。

2003年至今,承担国家清史编纂工程项目,做学术组织工作,任《通纪组》项目负责人。

承担本科生必修课《清史》,本科生选修课《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清代通史》,必修课《中国民族史》,研究生方向课《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生选修课《中国民族关系史》,选修课《中国边疆、民族问题讲座》,研究生选修课《蒙古史》,研究生选修课《西藏政教史》,研究生选修课《清朝开国史》,研究生选修课《西域史地研究》,研究生选修课《蒙古语》。

学术论著1、《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合著)全国图书馆文献复制中心出版,1990年,北京。

2、《蒙古族通史》(合著)第四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呼和浩特。

3、《卫拉特简史》(上)(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乌鲁木齐

4、《卫拉特简史》(下)(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乌鲁木齐

5、《乾隆皇帝全传》(合著)学苑出版社出版,1995年,北京

6、《清宫之谜-佛心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北京

7、《清代西藏开发研究》(合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1996年

8、《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边疆民族卷》辽海出版社,1998年,沈阳

9、《清代边疆开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集体合作)

10、《清代西部边疆开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集体合作)

11、《中国历史-元明清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集体合作)

12、《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集体合作)

13、《蒙古族通史》(合著)第四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修订本。

主要论文1、《有关清代厄鲁特蒙古的几种托忒文史料》,载于《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3年2期

2、《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的形成》,载于《西藏研究》1986年2期

3、《略论清代前期的“因俗而治”》,载于《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2期》

4、《准噶尔民族政权奠基人--巴图尔浑台吉》,载于《西北史地》1983年4期

5、《西套厄鲁特部起源考辨》,载于《民族研究》1982年4期

6、《清朝理藩院对南疆地区的管辖》,载于《喀什师院学报》1982年2期

7、《一部重要的厄鲁特蒙古历史文献》,载于《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1期

8、《从内齐托音传看清代蒙古史的两个问题》载《文献》1985年4期

9、《准噶尔史略》读后,载于《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4期

10、《伊拉古克三史事考辨》,载于《民族研究》1986年5期

11、《简论赛音诺颜部的设立》,载于《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1期

12、《对清代边疆开发中几个问题的认识》,载于《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3期

13《清代边疆农牧业、屯垦研究概述》,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8年2期

14、《清代蒙古地区开发史研究综述》,载于《民族研究动态》1989年2期

15、《清代边疆开发研究概述(上)》,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90年1期

16、《清代边疆开发研究概述(下)》,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90年2期

17、《清代前期蒙古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及清朝的政策》,载《清代边疆开发研究》 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8、《咱雅班第达传译注》载《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1990年,全国文献复印中心出版

19、《内齐托音一世传译注》载《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1990年,全国文献复印中心出版

20、《哲布尊丹巴传译注》载《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1990年,全国文献复印中心出版

21、《清代前期对蒙古的封禁政策与人口、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关系》,载于《清 史研究》1991年2期

22、《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编年与世系》,载于《飘落异域的民族》1991年7月

23、 《清代中国边疆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对比刍议》,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2期

24、《拉特纳巴德拉‘咱雅班第达传’》,载于《厄鲁特蒙古历史译丛》第四集

25、《乌古勒特史》,载于《厄鲁特蒙古历史译丛》第五集

26、《从内齐托音传看清代蒙古史的两个问题》,载于《文献》1985年4期

27、《研究中国北部边疆史的一部力作》,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3期

28、《西域古今一线牵》,载于《清史研究》1993年2期

29、《西域考察与研究--沿和田河道到玛扎塔格》,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1期

30、《康乾时期人口流动与长城边外开发》,载于《清史研究》1993年2期

31、《略论青滚杂卜“撤驿之变”》,载于《纪念商鸿奎论文集》

32、《清季的移民实边》,载于《清代的边疆政策》,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3、《清代边疆政策导论》,载于《清代的边疆政策》,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4、《刘兴祚论》,载于《清史研究》1994年2期

35、《18世纪中美边疆问题比较研究》,载于《清史研究》1995年1期

36、《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变化与边疆开发》,载于《清代改革史》 1995年

37、《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载于《清史研究》1996年3期

38、《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下),载于《清史研究》1998年1期

39、《清朝边疆统一论》,载于《清史研究》1998年2期

40、《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载于《中国北方各族人物传》,2002年12月,辽海出版社

41、《十八世纪的中外舆图与清朝疆域》载于《蒙古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5月,台湾蒙藏委员会出版。

42、《清史研究与清史研究基地》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

43、《清朝与中亚“藩部”的关系》载《民族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

44、《清朝多元化的边疆格局》载于《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10月。

45、《清朝统一边疆的四种模式》载于《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46、《清朝的边防政策》载于《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47、《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载于《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48、《清朝的边疆开发政策》载于《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49、《论清朝的边疆开发问题》载于《清史研究》

50、《康乾盛世的疆域与边疆民族》载《康乾盛世历史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7月。

51、《乾隆时代的疆域格局与<内府舆图>》,(与孙喆合作)载《清史论集》,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5月。

52、《论清朝的“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2003年避暑山庄3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

53、《清朝与中亚“藩属”的关系》,载《民族史研究》第三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

54、《关于纂修清史与清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载《大学演讲录》第3辑,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2月。

55、《论准噶尔政权》载《卫拉特研究》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56、《论清朝全盛时期的疆界划分与疆域范围》载日本《 》2004年

57、《论康乾时期的边疆民族政策》 载《卫拉特研究》2004年第3期。

58、《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历史传统的关系》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

59、《清代前期中国边疆的特点与美俄边疆的比较研究》载《卫拉特研究》2005年第2期。

60、《话说中国-清前期“落日余晖”》导言,载《话说中国-清》,2005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获奖荣誉1、《清通鉴》2001年获国家图书奖

2、《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边疆民族卷》2002年获吴玉章奖

3、《乾隆皇帝全传》1998年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中国边疆经略史》2001年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5、《卫拉特简史》1995年获新疆自治区优秀科研成果奖

6、《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2003年获内蒙古社科优秀成果奖。

7、《中国历史-元明清卷》获教育部2005年优秀科研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