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南京市下关区中山北路408号
邮编:210011
学校简介狮子山麓,绣球湖畔,闪耀着一颗“希望之星”,她就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学校是在1917年创办的道胜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十年来风风雨雨。她历经沧桑,几度辉煌,几度春。建国以来,她励精图治,发展迅速,校风严谨,环境优美,师资雄厚,质量居先。跨入新世纪,她日新月异,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前进。
该校前身系基督教圣公会于1917年创办的”益智小学”,1919年改名为”道胜小学”,1941年增设初中,更名为“私立道胜中学”,1951年与“私立惠民中学”合并为“下关中学”,1952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1995年她被命名为南京市重点中学。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是南京市为数不多的老牌省重点学校。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她钟灵毓秀。九十个春秋,届届师生遵照“日有所进”的校训,铸就了“团结、开拓、严谨、务实”的校风、孕育了莘莘学子、代代精英。他们遍及华夏大地,异国他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原卫生部部长杨纯、中科院院士龚昌德、泰国泰大实业公司董事长、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刘炳荣、世界羽坛精英孙俊、刘永、钱虹、戴韫、陈金等多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他们心中,母校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学校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注重课堂、效率至上”的特色教学,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各类学生的推进率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很高;学校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深厚;校风严谨;学风浓厚,课外活动丰富;各项管理严格、到位,校园秩序井然,周边治安环境良好,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心理教育等德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成绩突出;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专项)”,2004年该校羽毛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女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团体亚军。
虽饮誉邑里、声名远扬,仍戒骄戒躁、务实求新。校训“日有所进”昭示着学校蓬勃的生机。全校师生弘扬“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2007年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成为四星级高中。
附:2008年高考本二普通类达线人数82人
2009年高考本二普通类达线人数70人
悠久历史

首任校长沈子高
【沈子高】(1895-1982)中国基督教知名牧师、主教。字炎若,祖籍江苏吴江,生于上海。1914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文科,1917年又从该校神科毕业,时年23岁。旋即任南京圣公会道胜堂牧师,他立志变革社会,教化民心,是年创办益知小学,担任校长,为下关教育事业奠定基础。期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进修神学。1934年获圣约翰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同时被祝圣为主教,赴西安主持圣公陕西传教区。对基督教礼仪学颇有研究,提倡中国教会民族化,力主中国教会自主自养,终于使陕西圣公会成为中国信徒完全自筹经费的教区。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曾掩护爱国进步人士去陕北,与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交往。抗战后期被迫离开西安,赴成都华西神学院执教。1944年起任中华圣公会总议会主教院书记,兼任中央神学院院长。1952-1958年任金陵和神学院教授。1954年起被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委员。1982年担任《赞美诗(新编)》顾问。

夔孝华小传
夔孝华1911年12月2日生于安徽省巢县,一岁时父夔忠恕病故,母亲带着夔孝富流落南京,14岁时忘母,弟兄均进了南京贫儿教养院。
1931年8月,当时江苏教区主教,美国纽约基督教海外传道部教士罗培德将其收养,并资助其去上海圣约翰大学高中部学习,随后升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院系读书,于1938毕业。
夔孝华1937年即任上海基督徒大中学生联合会主席,1939年8月至10月,夔孝华代表学联加入由龚普生任团长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代表团,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世界基督徒青年大会,大会宗旨:“全世界基督徒青年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侵略!”途径香港、西贡、巴黎、伦敦等地均举行各种集会,声讨了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
1939年11月至1941年8月任上海圣公堂副牧师。
1941年8月,夔孝华来到南京,任南京基督教道胜堂会长,兼任道胜中、小学校长。
夔孝华为人正直,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抗日战争时因抵制日寇,三次入狱。他同情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多次掩护在道胜中学读书的革命青年,并几次谢绝国民党市、区党部拉他入国民党的企图。
夔孝华对教育工作忠心耿耿。他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上的努力,使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在道胜中学的基础上成为下关区文革前唯一的老完中。
1951年夏,道胜中学和惠民中学合并为下关中学,1952年又更名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夔孝华均任校长,直至文化大革命。
夔孝华解放后一直担任南京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对中国教会走自立、自强、自新之路,起了促进作用。
夔孝华历任南京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南京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极左路线的迫害,备受摧残,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热爱祖国,忠于党之心可鉴日月。
夔孝华1975年退休,1980年2月29日因病逝世,他的冤假错案在中共南京市委的直接关怀下,于1980年3月10日举行的追悼会上得以昭雪。
(作者是夔孝华的长子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夔宁)

“省级文物保护”道胜堂
基督教道胜堂位于中山北路408号,现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该教堂建于1915年,是基督教圣公会(后改名为中华圣公会)所建,取“以道胜世”之意,称为道胜堂。它是基督教圣公会传教、礼拜之所。据说,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在此居住过。约翰·马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了大量侵华日军暴行的照片,成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1995年,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为了撰写《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来南京实地调查取证。她来到道胜堂,拍摄了约翰.马吉曾经居住过的房屋。
1921年,在道胜堂旧址设立道胜小学,三年级开设宗教课。1940年,开办道胜中学,小学部迁址。1950年道胜中学与惠民中学合并,改称为下关中学,1952年,又更名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1985年,南京市教育局对道胜堂旧址进行了维修。道胜堂建筑保存下来的有四幢.均为中西合璧式,外部是典型的民族风格,内部为西式装饰,现存建筑有歇山顶和攒尖顶两种,建筑物均为砖木结构,筒瓦屋面,檐下彩绘。建筑总面积2173平方米。1991年,道胜堂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中历史沿革
该校前身系基督教圣公会于1917年创办的“益智小学”,首位校长为沈子高先生。1919年改名为“道胜小学”,1942年增设初中,更名为“私立道胜中学”。1951年与“私立惠民中学”合并为“下关中学”。1952年7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改为公办,命名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并任命夔孝华先生为校长。
1953年,该校成立党的联合支部(含全区中、小学),1954年正式成立党支部。这时全校已发展为26个班学生1332人,并于1954年秋季招收高一新生,当时该校是全市接受华侨子弟最多的中学,先后有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华侨子女200余人在校就读,其中绝大多数考入大学,例如,该校1958届的两个高三毕业班,其中半数以上为侨生,两班108名学生全部升入高校,以后至1966年文革,每年高考录取率都比较高。1963年至1966年,学校高中一直为四轨,教学质量较高,为市属重点中学之一。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得到很大的发展。1981年,新建四层20个教室的教学大楼,增添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1992年又新建37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综合楼,内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劳技室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1995年,全校已发展到32个班(初中20个班,高中12个班),在校学生1923人,初中毕业合格率、升学率都达到98%以上,高中升学率达80%以上,学校被命名为“南京市重点中学”。
1995年学校被批准为市重点中学后,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全国卫生城市先进集体”、“市普教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项荣誉,该校再接再厉,抓住机遇,着力调整与充实高中教师队伍,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搞好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内新建了闭路电视,教室装配了彩电,进行多媒体教学,还新建了全封闭的体育场地,添置了一批教学科研设备,从而使教学设施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1998年,该校高考实现了“三个突破”:上线率突破80%;本科生录取率突破50%;高考六门学科的平均总分突破省市均分。1998年被正式批准为省重点中学。
1999年高考录取率达到100%,斯年9月,五十二中并入该校,改名为十二中初中部,这样,全校共有教学班37个,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272人。退休`教职工150余人。
自该校被评为省重点中学以来,高考升学率一直处于南京市同类学校前列,2001年高考升学率为100%。达本科分数线的2001年有232人;2002年有228人,2003年有251人,2004年有216人,2005年为232人,05年的推进率名列同层次学校前列,创历史新高。
该校占地面积共32亩,校园内古典式栋宇飞檐斗角,现代化大楼巍然矗立;古树名木掩映,花圃草坪溢香;教学实验设备齐全,教学设施先进。有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服务楼8幢,并有现代化的约翰 马吉图书馆,2005年被评为“省一级示范图书馆”;该校体育设施先进,有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地,并有现代化中型体育馆一幢,从这里曾培养出孙俊、刘永、钱虹、戴韫、陈金等多位羽毛球世界冠军。2004年12中羽毛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女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团体亚军。
作为一所九十年的老校,该校曾培养了数万名合格优秀毕业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原卫生部副部长杨纯,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龚昌德,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刘炳荣等优秀人士,都曾于上世纪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光。
目前全校共有70个班级,高中30个班,初中40个班,教职工454人(含退离休171人)。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名、特、优教师队伍。其中全国文教、教育先进工作者3人,特级教师3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京市名师1人,江苏省心理教育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0多人,市优秀青年教师30余人,已毕业及在职攻读教育类硕士研究生40多人,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十二中钟灵毓秀,八十九个春秋,届届师生遵照“日有所进”的校训,铸就了“团结、开拓、严谨、务实”的校风,孕育了莘莘学子,代代精英。他们遍及华夏大地,异国他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凝成了“敬业、奉献”的教风,浓厚的学习气氛形成了“文明、勤奋”的学风,赢得了教学质量逐年递升,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一九九五年被命名为市重点中学,一九九八年在他刚满八十华诞之后不久,又被命名为省重点高中。今天,12中人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正弘扬“团结、拼博、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奋斗。
校长寄语

90年的艰苦历程,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90年的风风雨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传统;90年的磨砺拼搏,十二中人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篇章。在“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十二中人正在以昂扬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和现代化教育示范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忆往昔,岁月峥嵘,令人自豪;望未来,前程似锦,发人奋进。“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努力践行“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它启迪全体十二中人尊重师道,遵守生道,恪守道德规范,把握正确方向,学习科学道理,探循教学规律,师生和谐共进,增益聪明才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个个智慧型的人才。这一理念体现了十二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十二中的前身为“道胜学校”,“益智”学校),与十二中九十年前的“教稚以道,耄老罔背”的校训一脉相承。“尊道益智”,符合以德立身、尊道行事、教人成才的育人规律,符合新时代“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十二中的校训是“日有所进”。它传承了我们的先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伟大哲思,概括了日有所思、日有所省、日有所悟、日有所得、日新月异的渐进式的成才过程,符合积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致千里从量变到质变的健全人格的形成规律,诠释着十二中人战胜逆境、宠辱不惊、不自暴自弃、不固步自封、不急躁冒进的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它是代代十二中人汗水与智慧、经验与教训的结晶。
十二中的办学宗旨是: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十一五”的总体目标是:高扬素质教育大旗,深入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群众满意工程”;大力开发滨江文化资源和校史文化内涵,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办好“文化校园工程”;全面加快队伍建设,建成一支“尚德精教”的教师队伍,办好“名师工程”;巩固现有办学规模,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办好“品牌工程”;加大学校建设投资,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办好“硬件建设工程”,为把该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文化名校而奋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迈进“十一五”,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将凝心聚力谋发展,殚精竭虑创辉煌,以一流的形象,一流的业绩,向下关区委区政府和全区36万父老乡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领导班子

齐道兰:女,1953年5月出生。研修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原三十九中校长,2005年8月调入十二中任校长。
曾获得的荣誉称号:
1975年5月 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师
1986年1月 被评为南京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
2002年8月 被评为南京市名校长
2002年11月 获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3年6月 被评为下关区“十佳廉洁文明家庭”
2001至2005年 连续被评为“建设下关有功个人”
2005年6月 被评为“南京市十佳教育工作者”
2006年7月 2003~2005年度南京市劳动模范
2007年8月 获南京市陶行知奖
叶兴祥:男,1955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共下关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原任十二中副校长,现任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党总支书记。
怀龙法:男,1962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 曾获南京市化学教坛新秀,南京市首批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 原铁路中学副校长,2004年调入十二中,现任十二中副校长,分管高中部教学工作。
王吉群:男,1971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原任十二中德育处副主任,现任十二中学副校长,分管高中部德育工作。
鲍建业:男,1958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曾市优秀优育工作者,原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现任十二中副校长,分管高中部总务、安全、文体卫等方面工作。
历任校长

现任校长
齐道兰校长,大学研修班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名校长,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南京市十佳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学会南京分会副会长。1997年8月—2005年6月任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校长,2005年7月任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齐道兰校长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勤于思考,敢于决策,工作有魄力,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经过多年办学实践的积淀和深入的理性思考,齐道兰校长发展了“领先时代,志存高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提出了“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大力倡导“运用教育智慧进行智慧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教育者、受教育者与学校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终身发展。
为实践以上的办学理念,齐道兰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突出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抓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追求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不断提升十二中的办学品位,为把南京建成教育名城,把下关建成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凝心聚力狠抓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质量管理系统,落实层层责任制,做到人人关注质量,个个重视质量。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努力追求属于我们的发展空间 。
三、打造优秀教师群体,与时俱进着眼未来。齐心协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出我们十二中新的名特优教师。要努力创造让名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切实抓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和名特优工程,让我们的名特优教师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求真务实搞好科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在新课改的舞台上大展宏图。教科研工作重心下移,围绕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文章。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五、努力坚持“三个面向”,坚定实施开放教育。该校有许多校友、知名人士旅居国外,也有外出援教访学的教师。“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和国外一些知名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师生互访交流,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世界和平意识,使他们在开放的交往沟通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齐道兰校长领导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亲自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科研项目课题《中小学学习问题研究》的研究工作,任实验学校组长,该课题已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已在市、区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并部分推广。齐校长还结合学校的重大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民主管理等进行研究,有《论文化反哺现象给教育者带来的思考》、《领导重视,咬定教学质量是生命;全员管理,坚定科学耕耘结硕果》(国家级)、《谈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调适》(省级)、《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教育集约化的最优尺度》(市级)等10多篇文章获奖,多次在市级教育管理培训班上为校长及其他管理干部开设专题讲座。
齐道兰校长在学校管理上,追求质朴、踏实、高效,努力从规范入手,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在南京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南京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先后被评为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南京市十佳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好市民。2004年被评为南京市名校长,2006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新华日报.教育导刊》对她的先进事迹作了《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的专题长篇报道(2005年10月20日)。作为南京市名校长、南京市劳模,齐校长以其独特的工作风格和人格魅力,在南京市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很高的知名度。
优秀师资

南京市名校长:齐道兰
靳贺良名师:语文特级
吴自光名师:语文特级
胡文宇:心理学名师
怀龙法:化学——市学科带头人
甘信行:语文——市学科带头人
丁泰来:历史——市学科带头人
陈世生:地理——市学科带头人
马巧玲:劳技——市学科带头人
杰出校友钱正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水利部部长
杨纯:卫生部原副部长
龚昌德: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刘炳荣: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
辉煌成就

近三年学校获奖情况
2009年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师范学校
2009年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首批)
2006年 江苏省心理教育名校
2006年 南京市教育研究基地
2006年 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6年 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2006年 南京市文保先进集体
2006年 南京市优秀教科研基地
2006年 下关区文明单位
2006年 健康促进学校银牌
2005年 中央教科所华教远程教育科研示范校
2005年 江苏省传统项目学校
2005年 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 南京市考试学会优秀团体会员
2005年 南京市社会治安综合先进单位
2005年 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5年 南京市优秀学生社团
2005年 校园文明网络活动室
2005年 “四维教育杯”英语口语大赛优秀奖
2005年 下关区文明单位
2005年 世界中学生羽毛球女子团体冠军
2004/2005年度南京市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2004年 世界中学生羽毛球男子团体亚军
2004年 “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先进集体
2004年 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
2004年 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2004年 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2004年 江苏省中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优秀工作站
2004年 江苏省招飞先进单位
2004年 南京市第三届信息技术科普教育先进工作单位
2004年 南京市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 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
2004年 南京市无烟学校
2004年 南京市传统项目学校
2004年 南京市学校心理教育先进集体
2003年 健康促进学校铜牌
2003年 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2003年 南京市教育系统“示范实验室”(中学)
2003年 南京市体质检测先进单位
2003年 下关区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