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岐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吉林大学副教授, 1976年生。1994-199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学士);1998-2004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2004-2005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研);2005-2006日本大阪市立大学JST-PRESTO项目博士后;2006年作为吉林大学的学术骨干引进,为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副教授。

在博士期间搭建了三套不同的声致发光装置;并创新设计了一种新型声致发光装置,单个光脉冲强度比其它声致发光装置提高了6个数量级;首次得到了声致发光中的单个光脉冲的时间分辨光谱。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建立了一套可见-近红外飞秒瞬态吸收和一套纳秒闪光光解装置;采用主动控制激光重复率,单脉冲检测的技术在瞬态吸收系统中达到了1/100000的超高灵敏度;参与了中国科学院仪器研制项目-高光谱分辨率飞秒时间分辨拉曼光谱仪的研制。在日本工作期间主要负责搭建了一套脉冲宽度10飞秒的非共线光学参量放大器系统,参入了建立一套具有皮秒分辨的双色电子延迟泵浦-探测实验装置的工作,从而能方便地得到了跨越时间尺度从皮秒到毫秒的动力学数据;在这些装置上进行了光合作用中的色素-蛋白复合体中的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机理的研究。

研究方向

探索微纳光子、光电子技术尤其是飞秒激光微纳制备技术在三维光子集成、纳米机械与纳米力学、微纳米光机电系统、微电材料器件的制备与系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使用飞秒(10-15秒)超短激光脉冲,以单光子灵敏度在单分子尺度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动力学,以及半导体和聚合物光电、微纳结构与器件的超快动力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