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其举办者集美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八所高校之一,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努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省属多科性大学。历任福建省省长担任校董会主席。集美大学的前身院校渊源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各校,至今已有89年的办学历史。
集美大学设有20个学院(含诚毅学院),有19个硕士点,49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和管理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600多人,教职工2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多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600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0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学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2.6亿元;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并已开始全面采用IPv6新一代网络技术和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图书馆建有数字信息检索中心,有藏书约212万册,各类电子图书170万余册,中外文现刊2900多种,维普全文数据库等中外大型数据库43个。
诚毅学院充分利用集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托集美大学各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施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雄厚优势,有效保证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运作机制,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形成更强的教育能力和品牌优势。
学院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已设置经济系、人文科学系、体育艺术系、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商船系、管理系等七个系,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方向)、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验方向)、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证券投资方向)、财政学(理财与税收筹划方向)、汉语言文学(商务秘书方向)、英语(商务英语方向)、艺术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方向)、法学、社会体育(体育休闲与健康、武术与养生方向) 等 24 个专业, 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 6 个学科门类。

学院现有在校生10000 多人。专任教师 625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 38.4%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 50.9%。新校区占地 409 亩,校舍面积 28 万多平方米。学院现有藏书 46 万册,教学仪器设备 4300 多万元,并共享校本部的图书和实验设施资源。
学院招生纳入国家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并于 2006 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省内唯一具备专升本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发给国家承认学历并经电子注册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毕业证书,符合集美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集美大学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会计)两个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美国库克大学合作办学,符合条件的,可同时获得中美双学位。
【嘉庚创办】
一、陈嘉庚先生开创的集美学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913年1月,陈嘉庚先生及其胞弟陈敬贤先生创办了“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此后,在1917年至1921年的5年间,相继创办了“私立集美女子两等小学校”(1917年2月)、“集美师范学校”(1918年3月)、“集美中学”(1918年3月)、“集美幼稚园”(1919年2月)、“集美学校水产科”(1920年2月)、“集美学校商科”(1920年8月)、“集美女子师范”(1921年2月)。自1921年2月起,定“福建私立集美学校”为总校名,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完备的学校,涵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含男小、女小)、师范(含男师、女师)、实业学校(含水产科、商科)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1)⑵(3)其后,各校继续发展,中学、小学、幼儿园一直延续发展至今,师范学校发展成为“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科发展成为“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轻工业学校”,水产科发展成为“集美航海学院”和“集美水产学校”。此外,厦门水产学院和福建体育学院先后在1972年和1974年定址于集美学村,丰富了学村的教育科类和办学层次。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集美学村各校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为日后组建集美大学奠定了基础。
创办集美大学是陈嘉庚先生的夙愿。陈嘉庚先生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之后,于1923年先后两次致函集美学校叶渊校长,提出:“本校将来应改为大学,其理由不在规模之广,而在对内对外可期有益无损……当除厦大办不到之科而由本校承办,并助吾闽各科学之完备也。”“故今日计划集美全部,宜以大学规模宏伟之气象,按二十年内,扩充校界至印斗山。”由于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入侵中国,陈嘉庚先生主要致力于领导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这个宏伟设想没能实现。随着各校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的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集美师范学校在印斗山一带开辟新校区,即现在集美大学的轮机、水产、师范、艺术学院校区,印证了陈嘉庚先生当年扩充校界的设想是极富远见的。1994年10月,经国家批准,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集美大学的成立,实现了陈嘉庚先生对集美学校发展规划的大思路,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集美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18个学院、8个学科门类、41个本科专业、近2万名在校生的多科性大学。源于集美学校的集美大学、集美水产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以及90年代组建的集美二小等各校,总规模已达4万人,陈嘉庚先生开创的集美学村教育事业在新世纪蓬勃发展。
二、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教育资源
在创办集美学校的过程中,陈嘉庚和陈敬贤先生充分吸取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他们立身处世的感悟,概括提炼出“诚毅”二字,于1918年2月确立为集美学校校训,3月公布全校。⑶同时,从“诚毅”校训的中衍化出一系列具体要求。例如,对教师提出“慈爱、同情、诚实”三条,每条另有细目规定;对中学师生提出“注重积极工作,共同推进学术”;对乡村师范学生提出“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大脑、艺术的兴趣、改革社会的精神”,这五条也各有细目要求。还有诸如“厉行生产”、“提倡劳作”、“崇尚简朴”、“节制用款”等等。1918年3月与“诚毅”校训一并颁布的还有校歌,歌词的最后一句是“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⑶ “中心藏”援引于《诗经》的“中心藏之,何时忘之。”“中”在古汉语中解释为“往”。整句话的意思是,要将“诚毅”校训深深地铭刻在心中,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校歌与校训互相呼应,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育人思想和“诚毅”校训的哲学和文化意蕴,是源于集美学校的各所不同类型学校共同文化遗产和教育资源。
爱国主义是嘉庚精神的核心内质,“诚毅”是嘉庚精神的特色内涵。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毛泽东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评价他“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邓小平以毛泽东的评语作了题词。胡耀邦在建党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再次肯定了陈嘉庚是“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江泽民指出“陈嘉庚先生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令人敬佩,他热心教育令人称颂、敬仰。” ⑷“诚毅”精神是嘉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陈嘉庚先生的独创。有专家称,在《辞海》中,没有“诚毅”这个词,将“诚”和“毅”组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思想、文化、历史内涵。“诚毅”是陈嘉庚先生践行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诚毅”,忠公爱国、诚信果毅,概括了陈嘉庚先生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在各个领域的表现,成为他所特有的思想体系,是他一生办实业、兴教育、事政务的信条。卢嘉锡先生称:“陈嘉庚爱国之深切,兴学之诚毅,品格之高尚,确实无以伦比而感人至深!”张楚琨先生称:“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真正做到‘诚毅’二字”。(6)陈嘉庚对“诚毅”二字,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以此教育后人。陈嘉庚先生曾经讲“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希望诸位要抱着大公无私的精神,凭着‘诚毅’二字校训,努力苦干”。他还说:“为人有道德毅力,便是世间第一难得奇才。” (6)“办学是要有勇气,也就是我们校训所说的‘诚毅’,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要不屈不挠”(4)“诚毅”校训具有指导人生行为准则的普遍意义,这是陈嘉庚先生对自己待人处世所感悟出来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并以此要求自己,勉励师生和国人。
三、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
嘉庚精神和“诚毅” 校训是陈嘉庚先生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财富。85年来,尽管国家和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诚毅”二字始终是源于集美学校的各所不同类型学校的共同校训。各校都十分珍惜这份重要的文化遗产,充分挖掘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
“诚毅”二字成为校园独特的文化景观。早年,集美学校学生的校徽上铸着“诚毅”二字。1918年刻制的“诚毅”校训木匾,最初曾挂在“居仁楼”,抗战时随学校搬迁到安溪。后来“居仁楼”连同楼前刻有“诚毅”二字和陈嘉庚手书《集美小学校碑记》的石碑毁于日军炮火之下,“诚毅”校训木匾收藏在集美学校校董会,即后来的集美学校委员会保存至今。位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内的“诚毅楼”,1924年建成并命名,原是集美学校校董会的办事处,1950年陈嘉庚先生回集美定居后曾经在此办公和居住。集美学村楼牌上,正面镌刻着江泽民的手书“集美大学”和廖承志的手书“集美学村”,背面镌刻着“诚毅”二字。集美大学新校区标志性楼群以“集诚楼”、“集毅楼”命名,并在1990年创办了“厦门诚毅船务公司”, 2002年创办了“诚毅学院”。集美轻工业学校的礼堂也命名为“诚毅堂”。各校都在显著位置用碑刻、牌匾、园林造型等标示“诚毅”二字。
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成为各校必备的教育内容。各校在开学、毕业典礼以及重大活动时,必唱校歌,必讲“诚毅”。各校通过组织参观陈嘉庚纪念馆、集美学校校史陈列馆和鳌园,以及举办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陈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的教育。在80年代初全国读书活动中,集美图书馆组织了“诚毅读书小组”,集美学村各大、中、小学的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出版了《诚毅----学生习作选》,被评为全国读书评书先进集体。集美大学将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集美学校的革命传统精神和“诚毅”精神作为具有学校特色的“三种精神”⑺,提出集美大学要成为陈嘉庚研究中心的要求,成立了陈嘉庚研究所,组织政工干部参加“陈嘉庚精神读书班”,发动师生参加陈嘉庚研究会活动,在校园网开辟了“嘉庚精神”网页,在校报开辟了“诚毅之光”栏目。集美小学还承担了福建省小学德育课题“关于‘诚毅’思想研究”任务。
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成为凝聚海内外校董、校友和各界社会贤达的一面旗帜。在嘉庚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海内外社会各界给集美大学等校的各种捐赠款物数以亿计。特别是在面临东南亚金融危机,校董、校友们的实业遭受重大影响的景况下,广大校董、校友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各校的发展,给各校师生以极大的教育和鼓舞。广大集美学子以“诚毅”校训为座右铭,学习、研究、实践“诚毅”精神,以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为己任,鞭策自己的一生并使其发扬光大。旅美集美校友林振述教授在给母校的信中深切地写到:“一路下来,履行和承受的,还是集美母校所给予的内诚外毅、择善固守的传统”。中央美院教授、集美校友黄永玉访问菲律宾时,一批白发苍苍的老校友相聚在一起唱起了集美学校校歌,仍为“诚毅二字中心藏”而激动不已。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深深地铭刻在一届又一届集美学子的心中,产生了极其强烈的精神力量。
【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依托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母体大学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施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长期建设成果,办学水平起点较高,能够有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运作机制,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形成更强的教育能力和品牌优势。在当前国家一时还难以对高等教育有更多的投入,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又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普通本科高校举办独立学院是“集社会资金扩大办学规模,挖学校潜力提高办学质量”的有益探索。诚毅学院就充分利用集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专业人才。独立学院被称为“集公办民办学校优势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学院领导】
董 事 长:张向中
副董事长:辜建德 王景祺 邱季端 曾 琦
秘 书 长:苏文金
副秘书长:叶光煌(兼) 郑力强(兼)
监 事 长:李川羽 [李尚大]
副监事长:黄 晞 连凤宝
秘 书 长:连凤宝(兼)
董事会组成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景祺 叶光煌 叶美萍 关瑞章 [李尚大] 杨国豪 张向中 邱季端 郑力强
黄 晞 黄义新 曾 琦 辜建德
监事会组成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李尚大] 朱晨光 陈亚包 黄 晞
院长:苏文金
党委书记:叶美萍
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郑力强
党委副书记:朱晨光
副院长:黄义新
副院长:高岩松
党委副书记:连志崧
副院长:朱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