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六亚甲基三过氧化二胺
简称:六甲氧胺
英文缩写:HMTD

分子式:(CH2)6N2(O2)3
性状:白色粉末,无味或略有臭味
爆速:4500m/s
感度:0.6N/m
氧平衡:-92.2%
铅铸试验:330厘米每10克
用途:常用作起爆药,其火焰感度极高,撞击感度也很高,但静电感度较低。5秒着火点180°。HMTD的氧平衡较合适,且无金属离子,燃烧爆炸时只有黄色的硕大火焰而无烟。起爆力略低于迭氮化铅,较苦味酸钾和雷酸汞强,约为后者的3倍。缺点是安定性很差,遇水缓慢分解,必须干燥储存,保存期限小于半年。此外密度较小,流散性不够理想。
发明:由兰盖尔于1885年发明。
制作方法:85%的磷酸,30%的双氧水,乌洛托品 (AR级)
首先:将4毫升 85%的 磷酸 倒入 50毫升的量杯里(建议用针管吸)磷酸不会与钢铁反应,如果反应也是缓慢的
然后,再吸取16毫升 30%的双氧水,混合以后,慢慢放入(0℃左右的冰水中搅拌)当反应液降低到10℃以下时,慢慢加入乌洛托品,(此过程注意搅拌,最好玻璃棒上有少量的水,这是防止冒料的关键条件,搅拌可以使温度降低,玻璃棒上蘸少量的水可以降低反应速度),当溶液刻度指向25ml时,在冰水中继续搅拌,5分钟后,假如温度没超过30℃,停止搅拌,将烧杯放在冰水中等待2小时!
2小时后,将烧杯里面的反应液+气泡全部混入清水中,等待沉淀后过滤即得成品HMTD
六亚甲基三过氧化二胺(HMTD、六甲氧胺)是一种撞击感度很高的炸药,常用作起爆药,由Legler在1885年首先制得。HMTD较稳定,起爆力超过雷汞和苦味酸钾,但低于叠氮化铅。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曾用于矿井中的爆破,但已被更稳定的特屈儿等炸药所取代。
目前HMTD大多用作自杀式袭击炸弹中,恐怖分子在伦敦七七爆炸案与2006年跨大西洋航机恐怖袭击阴谋时使用的炸药中也可能含有HMTD。
HMTD由过氧化氢与乌洛托品在水溶液及柠檬酸或稀硫酸作催化剂下反应制得,属于有机过氧化物,对金属、撞击、摩擦与热都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