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铁5号线,是北京市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这条线路北起昌平区太平庄,南至朝阳区宋家庄,全长27.6公里。共设23座车站,地下16座,地上7座。线路途经天坛、地坛等著名景区,以及东单等商业区。2007年10月7日投入试运营。
目录[隐藏]
北京地铁5号线简介数据资料工程建设车站换乘车辆介绍重要日期相关轶事采用技术事故相关批评
北京地铁5号线简介北京地铁5号线,连接了丰台、崇文、东城、朝阳、昌平5个区。 5号线实现了与既有地铁线路近距离换乘,全线在崇文门、东单、雍和宫、惠新西街南口和立水桥站设置了与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2号线、北京地铁10号线、北京地铁13号线的站内换乘通道,方便了乘客站内换乘。崇文门、东单两大换乘站在换乘通道内通过自动扶梯分别换乘2号线和1号线,乘客两三分钟就能完成换乘。雍和宫站换乘地铁2号线、立水桥换乘地铁13号线,换乘距离只有短短20多米。惠新西街南口换乘10号线只需乘扶梯上至上层站台(注意提示,十号线惠新西街南口是侧式车站)。5号线每站都有残疾人直升电梯,可以从站厅直达站台。
票价:全程2元。
数据资料★最高时速: 80 公里
★平均时速: 36 公里
★全程运行时间: 49 分钟
★最小发车间隔: 3 分钟
★首末车时间:天通苑北站:首班车5:00;末班车22:48;
宋家庄站: 首班车5:20;末班车 23:11。
工程建设北京地铁5号线是2008年奥运会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北京市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重要的南北干线,工程于2002年12月动工修建。
地铁5号线全长27.6km,设车站23座,其中地下线16.9km,占全线长度的61%,地下车站16座,地面及高架线10.7km,占全线长度的39%,高架车站6座,地面车站1座。全线设车辆段一座,停车场一座。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1)线路长,线路型式多:全长27.6km,有地下、地面和高架线。
(2)车站型式及施工方法多:车站型式有岛式、侧式、分离式;单层、双层;地下站、高架站和地面站。全线地下工程采用了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以及多种特殊方法施工。
(3)交叉换乘多:本线与规划线网中10条线路有交叉换乘关系。
(4)过河多:本线路通过5条河流。
(5)沿线及附近文物保护单位多:共13处。
北京地铁5号线17标段由德国贝尔芬格伯格公司和北京建工集团联合体施工,是五号线施工中唯一的中外联合体。隧道贯通后,中方施工人员欢呼着将来自德国的项目经理黑伯格抛向空中。在施工过程中,产自德国的盾构“芭芭拉”屡创北京地铁盾构施工掘进纪录,日最快掘进36米,月最快掘进610.8米。
地铁5号线18标段盾构区间隧道的全线贯通,这是北京地铁在建工程中第一个双线贯通的盾构隧道标段。5号线18标段由和平里北街站至雍和宫站、张自忠路站至东四站两个盾构区间组成,总长3755米,是全线最长的盾构隧道。
车站信息

(从南向北)宋家庄——刘家窑——蒲黄榆——天坛东门——磁器口——崇文门(换乘2号线)——东单(换乘1号线)——灯市口——东四——张自忠路——北新桥——雍和宫(换乘2号线)——和平里北街——和平西桥——惠新西街南口(换乘10号线)——惠新西街北口——大屯桥东——北苑路北——立水桥南——立水桥(换乘13号线)——天通苑南——天通苑——天通苑北
从惠新西街北口往北是地上站,往南是地下站。惠新西街北口及其往北和宋家庄站均为侧式站台(即站台在两边,车辆在中间),其余站为岛式站台(即车辆在两边,站台在中间)。
比较于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和13号线,5号线每站都有不同的主题颜色或结构。如雍和宫站内部采用仿古主题,所有的立柱为红色,而内部的则有仿汉白玉台阶和栏杆。全部车站内部都有背景音乐。除了东单以外的全部车站内部都拥有洗手间和升降机。
5号线站台安装了屏蔽门,LCD显示屏和自动查询机。LCD显示屏显示下次列车的运行情况,以及播放地铁介绍片和广告。所有地下车站(宋家庄站至惠新西街北口站)使用全高屏蔽门,而地上车站(大屯路东站至天通苑北站)则使用1.5米半高屏蔽门。当屏蔽门出现故障时,站台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一种特殊钥匙控制屏蔽门。自动查询机可以为旅客提供关于5号线和北京地铁的信息,以及每站公交车的换乘信息等。
车站换乘地铁5号线全部实现站内换乘。5号线一共有5个换乘站,分别是崇文门、东单、雍和宫、惠新西街南口、立水桥,这5个站均为站内换乘,乘客不用出站即可换乘1号线、2号线、10号线或者13号线,换乘时不需要购票和检票。
★东单:5号线换1号线的乘客,由站台两端楼梯,经换乘通道;1号线换5号线的乘客,由站台上楼梯,经站厅一侧的换乘通道换乘,另一侧为5号线换乘1号线的通道。该站通道为单行线。
★崇文门:单向换乘。一共两条换乘通道,2号线换5号线的乘客,由东侧通道换乘;而5号线换2号线的乘客,由西侧的通道换乘。
★雍和宫:单向换乘。2号线换5号线的乘客,由西端的北侧通道换乘;而由5号线换2号线的乘客,由西端的南侧通道进入2号线站台。
★惠新西街南口:10号线换乘5号线的乘客可从站台层两侧下楼梯进入5号线站台层;10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是分岛式车站,5号线换乘10号线需要根据乘车方向不同而从不同的台阶换乘。
★立水桥:13号线换乘5号线的由站台东侧下楼梯,经换乘通道到5号线;5号线换13号线的乘客经换乘通道进入13号线的站厅。
车辆介绍5号线地铁电动列车是中国首批不涂漆不锈钢车辆,为6辆编组,额定载客1424人。最高运行速度80km/h。5号线在车体构造设计中,设有撞击能量吸收区,列车以25km/h的速度与另一静止列车在发生意外碰撞的情况下保证司机与乘客不受伤害,车体损坏降到最小程度。
在首尾车底架设有防爬装置,防止发生剧烈冲撞时车辆相互挤压车厢,端部的结构具有能量吸收功能,一旦发生撞车事故,底架端部结构可以将冲撞产生的超出车钩所能吸收以外的能量降到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而使乘客受伤的危险降至最低程度。
侧门采用每节车4套双扇电控电动内藏式拉门。车门的电控电动装置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的电动机驱动装置,遇到阻碍具有判断功能,防止乘客在被夹伤。但也由于这点造成了开始试运营的时候车门频繁发生故障。
5号线列车车厢列车还设计了紧急疏散门,由一个单扇的手动铰链门和三折叠形式的疏散梯组成,位于司机室的前端。门扇手动向车外顶部打开,然后人工展开疏散梯。可以保证不同年龄的乘客从列车内方便、安全地撤离。
客室内设有残疾人轮椅区和老、幼、病、残、孕专席,有相应的标识区分。此外车辆的通道门使乘客可以更加方便的流动,同时提高了车厢的乘载率。
列车内的报站LCD显示屏列车车厢内部设有自动报站的液晶显示屏,LCD到站显示,声音报站提示。当客室出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操纵紧急报警系统与司机进行对话联系,确保情况尽快解决。车厢内部设有液晶视频实时播放系统,将资讯第一时间带给乘客。在2008年奥运会时乘客可以通过车内LCD显示屏幕观看比赛直播。
在列车内部,静止条件下的噪音水平不超过69dB;在列车外部,列车以不超过80km/h的任意恒定速度(通常列车以60km/h±5%的恒定速度)运行时,车辆发出的噪声不超过80dB。为使车辆更加环保,在车轮上安装了降噪胶块,大大的降低了轮轨间的噪音,使乘客乘坐更加舒适。
重要日期2002年12月28日,北京地铁5号线正式开工。
2003年年底,北京地铁5号线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2004年3月28日,北京地铁五号线雍和宫站、和平里北街站盾构施工项目正式启动。其间盾构机将穿越地坛。
2004年5月20日,雍和宫至张自忠路区间左线隧道贯通。
2004年9月22日上午,长666.1米的地铁五号线17合同段——东四站到灯市口站区间东线贯通。地面沉降控制在5毫米内,日最快掘进量22.8米,月最快掘进量265米。
2005年8月11日上午10时,由德国贝尔芬格伯格公司和北京建工集团联合体施工的五号线17合同段东单站至东四站全线贯通。这是整条五号线唯一由中外公司联合施工的合同段。
2005年11月11日上午,北京地铁5号线在惠新西街北口站正式开始全线铺轨。
2006年4月19日,地铁五号线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雍和宫站贯通。该站完全依靠人工15个月的日夜连续施工修建完成。
2006年4月13日,地铁5号线竣工前的时刻表全部排定。
2006年7月底轨道全部贯通,2006年9月份将开始安装屏蔽门。
2007年4月,地铁5号线进行空载试运行。
2007年9月20日,地铁5号线由于工程尚未完工,未按原定计划开通运营。
2007年10月7日14时对外试运营。
2007年11月23日,由于5号线地上部分旁的居民反映噪音扰民,5号线开始补装隔音设备。
2008年6月9日,5号线以及其他北京地铁线路启用自动售检票(AFC)系统。
相关轶事★增设天通苑站
最早的建设之中现在的“天通苑北站”和“天通苑南站”之间,即现在的“天通苑站”是不存在的。2005年7月26日,“家住天通苑”论坛中网友“Newland”发帖《地铁五号线的车站位置——能因天通苑而变吗?!》。呼吁在太平庄北站南移至天通苑社区西三区北门路口处。当时太平庄北站建设出现技术难题,当时网友“Newland”看准这个契机发帖呼吁。由于大量网友积极反应,第二天就在论坛成立了“南移行动小组”,该帖也被版主设为顶置。2005年8月,规划委收到相关信息并且开始论证在天通苑北站和南站之间增设“天通苑站”并得出从技术上增设该站完全可以。2005年8月24日《法制晚报》发布《地铁5号线再增一站》,正式确认增设“太平庄站”。而增设该站,北京市为此增加了7000万人民币的投入。
其实在更早的2005年6月18日,网友“comet”该论坛“出入平安”版块上发帖《请关注天通苑北部的出行——强烈建议建设中的地铁5号线加站!》但此帖仅仅简单倡议,没有实质性内容,最终该倡议没有获得充分关注。
★缓解拥堵
地铁5号线的建成将北京的南北区域连接起来,相比于2号线和13号线的环线和半环线,直线线路的5号线有效的缓解了北京南北向的交通压力。伴随5号线的开通,北京城区南北被连通起来,而沿线的地面交通也得到了缓解。
由于5号线开通的当天,7年以来早晚高峰期一贯堵车的天通苑地区的居然没有堵车。
★带动房价
地铁5号线的开始建造了之后,沿线的房价就开始了快速的增长。甚至在通车之后的短短20日内,地铁沿线的周边房价增长了23.3%,而达到了近20000元人民币/平方米。
★相亲活动
由于5号线相比于以前的1号线和2号线更具有现代气息,5号线成为很多人活动的地方。11月11日“光棍节”有组织在5号线上举办相亲活动。
采用技术相比于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的苏联老式隧道掘进方法,5号线采用更先进的盾构法施工。这种施工方法效率更高,同时精准度也有所提高。5号线在轨道铺设上采用轨排架轨法。简要地说就是先将钢轨在地面拼装好,再用运轨平板车直接运进地下隧道,通过放轨、架轨、调轨等程序将其固定。这种方法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40%左右。无论盾构掘进法还是轨排架轨法,都是北京地铁首次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将在后续的10号线工程中使用。
5号线使用的屏蔽门在建成的车站内,5号线在北京地铁中首次安装站台屏蔽门。其中全高屏蔽门安装在5号线地下车站中,高度为2.55米,而地上车站则安装1.5米的半高屏蔽门。全高屏蔽门列车一侧有紧急把手,可以在紧急情况打开屏蔽门,而在站台一侧则有特殊的钥匙孔控制屏蔽门。屏蔽门采用防爆玻璃,以防止人员拥挤以及出现恶意破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的屏蔽。相比于1号线、2号线,5号线首次采用无障碍设计,所有车站安装可供轮椅使用的升降机,按规范在车站出入口、通道等处设置盲道线,并在公厕处为残障人士提供专用厕位。但由于换乘通道与站台不在同一平面,造成残疾人从5号线通过换乘通道仍然困难。同时为了降低车辆运行时的噪声,5号线还采用了浮置板式轨道。并在地上铁路部分加装隔音墙。值得注意的是,5号线是北京市内首次在地下铁道中加装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的信号加强系统,使得5号线全线手机信号畅通,但小灵通手机信号在5号线中却仍然与1,2号线一样微弱。
事故2003年10月8日19时50分,5号线崇文门站导洞内的施工部分因违规操作发生钢筋支架整体倾覆,3名工人死亡,1人轻伤[8],负责人在随后被判1年徒刑。[9]
2006年1月10日上午,5号线立水桥站河底施工部分由于当时上游突然泄洪冲击施工围栏而紧急停止,因所有人员及时撤离以及河湖管理部门及时关闭上游闸门而没有酿成重大事故。
2007年10月19日晨,5号线的三辆列车接连在磁器口站,灯市口站和和平里北街站三站发生部分车门因灵敏度过高而被自动锁定无法打开的故障。该三站被限流约半小时。
2007年11月26日晨,5号线发生技术故障,造成各站人员拥挤。
相关批评尽管5号线在北京普遍受到欢迎,但仍有很多与5号线相关的东西受到非议。其中换乘通道是最受非议的部分。由于5号线全线设计了供残疾人使用的升降机系统,而较早设计的1号与2号线并无此相应设计,在运行早期曾出现轮椅乘客被困于转线后1号或2号车站内的情况。还有换乘通道过窄也使得在高峰期换乘时容易出现拥挤。还有由于换乘通道仅仅设置单项平面电梯,以及电梯和通道过窄,甚至发生了险些发成踩踏的事故。
5号线客流预测提前超标。
援引施仲衡院士的发言:
以北京市地铁5号线为例,在规划、设计及最后审查阶段还没有天通苑社区,但建成通车后,天通苑的居住人口已达到了几十万,这就导致5号线建成通车后客流量超过原来预测,非常拥挤。从中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如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