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禀赋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生产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 Theory),是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解释国际分工的原因和结构的理论。各种产品的生产是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劳动力比较丰裕,有的国家资本比较丰裕,一国要充分使用本国的全部生产要素,就形成了各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倾向性。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劳动密集性产品,结果形成了建立在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生产要素禀赋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这种理论仍然假定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没有差别,实际上这种差异是存在的;其次,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生产要素的禀赋不是固定不变的。比较完善的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il Filip Heckscher 1879--1952)和他的学生瑞典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林(Bel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提出建立的赫克歇尔---俄林原理(The Heckscher--Ohlin Theorem),或简称赫---俄原理(H--O原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