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线索]兴旺繁荣的雅典城邦一直被看作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象征。在早期的雅典城邦,广大平民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为缓和阶级矛盾,梭伦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他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改革国家权力机构,鼓励工商业发展。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
[重点难点]1.梭伦改革的背景
梭伦改革发生在部落制度刚刚瓦解、奴隶制城邦国家刚刚形成的历史时期。具体来讲,梭伦改革的背景可以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经济背景来看,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雅典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工商业经济也迅速发展。雅典的工商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此同时,奴隶主贵族拥有大量土地,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和债务奴隶等方式盘剥平民,造成平民处境日益恶化。
从政治上来看,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首先体现在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上。政治上贵族把持政权而平民没有任何权力,经济上贵族通过土地兼并和债务奴隶将平民变为奴隶。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其次,旧奴隶主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旧奴隶主贵族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则要求分享政权。在政治斗争中,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拥有共同的目标,反对旧奴隶主贵族的专政,要求进行改革。这些都造成雅典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雅典的国防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社会动荡纷争的局面,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发展,梭伦冲破重重阻力,进行改革。
2.如何正确评价梭伦改革
评价梭伦改革也应同评价其他历史活动一样,都应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正如列宁同志所说的:“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确定了这样的评价标准,那种以改革没有“缓和阶级矛盾”为由,否认改革对雅典社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便马上没了市场,因为梭伦在改革中比其前辈们提供了许多新的东西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从形式上看,梭伦采取了改革的方式,梭伦改革只是一场社会改良,但这只是看表面。衡量一场革新运动的性质,不应从形式上来考查,而应从其对社会的变革程度来判定。所谓革命,不应简单理解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斗争,而应广义地理解为“是一种最基本最根本地摧毁旧事物的改造”。这里强调的是对旧事物根本的改造,而不是一下子解决全部问题。那种认为只有把所有问题全都解决的运动才能称做革命的认识是带有“左”的色彩的狭隘革命论。
以上可看出,梭伦改革无用论的观点,梭伦改革只是社会改良的看法都是有失偏颇的。
那么,梭伦改革是不是一场“中庸”运动呢?梭伦采取的保护两方的政策并非“中庸”,当时的雅典,氏族贵族独揽政治经济大权,平民备受奴役,在这种情况下,梭伦作为“仲裁者”,对强者即氏族贵族加以限制,对弱者即平民加以扶植,有力地保护了已经沦为或将要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平民的权益,提升了平民的经济政治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梭伦的改革并非“不偏不倚”。他的诗句不过是他为缓和阶级矛盾而提出的一个宣传口号,是为达到改革最终目的的一种策略。
综上所述,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在雅典社会文明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对雅典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根本改造的革新运动,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虽然它并没有解决当时雅典社会的所有问题,但它却为雅典社会后来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他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昌盛、国力强大的希腊城邦。正是梭伦改革完成了雅典社会文明体制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