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春秋鲁国猗顿经营盐业致富,地在今山西临猗南。

史书中的猗氏《齐民要术·序》记载有一位鲁国贫士猗顿,曾向范蠡请教致富之术,范蠡说:“欲速富,畜五粽。”又说:“畜五粽,子息万计。”所谓“畜五粽”,就是饲养牛、马、猪、羊、驴,后来猗顿就以此致富。《史记·货殖列传》说猗顿以盐起家,但注引《孔丛》却说在猗顿请教陶朱公致富之术后,“乃适河西,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相关诗词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耿湋

步出青门去,

疏钟隔上林。

四郊多难日,

千里独归心。

暮鸟声偏苦,

秋云色易阴。

乱坟松柏少,

野径草茅深。

灞涘袁安履,

汾南宓贱琴。

何由听白雪,

只益泪沾襟。

耿湋

耿湋,字洪源,河东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号大历十才子。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猗氏镇猗氏镇位于临猗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北靠峨嵋岭,南濒涑水河,地形北高南低,总面积80.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3万亩。下辖22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总人口3.5万人。境内有209国道南北斜穿而过,另有临风路、临解路、临泓路等省、县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著名的唐代建筑双塔,对峙高耸,双塔交影,是有名的八景之一,为省属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一产调优,二产做大,三产搞活”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科技化、养殖规模化、企业多元化”五化进程。形成了“粮、棉、果、畜、菜”农牧产品五大产业和“纺织、服装、机械、化工、彩印、塑料加工”工业品六大生产基地。实现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全镇发展果树2.2万亩,年产水果3.4万吨;小麦1万亩,年产3千多吨;棉花1.5万亩,年产1268吨;蔬菜3千亩,年产1万吨,规模养殖500户。猪、羊、鸡年末存栏分别达到2000头、1600只、50000只。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华晋绒布、兵娟制衣、侨兴塑料、永恒机械鹏远彩印、田丰化工为龙头的民营经济产业群,年产值2.96亿元,利税2400万元,从业人员8千多人。商贸流通活跃繁荣,以建材市场、新科集团为依托,辐射东西两个果品市场,形成了水果收购、贮藏、销售一条龙。摆摊点、建门店、搞营销,从事流通业人数达全镇总人数的1/3,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0元。

辖:王村、兴教坊村、崇相西村、贵戚坊村、里寺村、翟村、关原村、杨原村、西荆阳村、南家庄村、百里店村、陈范屯村、东西屯村、黄斗景村、小杨村、大杨村、高家垛村、上里村、西张岳村、孙家卓村、陈家庄村、马营村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