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 藏医药学者、《晶珠本草》作者。8岁开始攻读医学著作和十明之学。后在西藏阿卡(今贡觉县)境内创建杜玛寺,并在该寺著有佛学、声韵、工艺等著作。他四处寻医问药,总结前人经验,并于临床实践中探索,写下不少医药学著作,如《实用制药程式选集》、《药方集要》、《丸药配方》、《医药异名释要》、《针灸学》等,在藏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丹增彭措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历代藏医药书籍进行考证,吸收广大群众生活实践经验,用20年时间完成了藏医药学名著《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藏名《协称》或《资麦协称》)。该书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以偈颂体写成,对每种药之功效进行概括论述;下部为解释部分,以记叙为主,将实地搜集到的2 294种药物之性味、功能、用法、采集加工以及对动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进行叙述。《晶珠本草》总结了历代藏医本草学之精华,首先将历代著名的藏族医学著作,如《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甘露八部》、《药性广论》、《蓝琉璃》、《药物大全》等书记载的药物均全部记入;第二,考证了历代本草中记载之谬误,并对每种药物注明别名和出处;第三,考证核实了历代藏医名著记载的药物种类。此外,对药物的加工炮制也有记载。《晶珠本草》是藏医药学的重要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在唐朝年间,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将都城迁到拉萨,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做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并且仿造印度的梵文创立了西藏文字,此外,松赞干布以联姻的外交政策巩固王朝。在唐太宗贞观八年,派遣使者到长安求婚,但这门婚事遭到唐太宗婉拒,松赞干布一怒之下举兵攻打唐朝,唐太宗不甘示弱,以武力反击,打败松赞干布。经此一战,唐太宗也深感到对手顽强,不容易征服,特答应松赞干布为宰相,经文成公主下嫁给藏王,时为贞观14年。
贞观15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经过两年多的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拉萨,随着文成公主的入藏,汉族的文学,艺术,医学,历算,农业等技术也传到了西藏。后来,文成公主又从唐朝调来500个工匠协助修筑大昭寺,小昭寺。大昭寺不仅建筑宏伟,更成为藏族佛教的圣殿,至今香火不断。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佛经及其虔诚的心,也促进了西藏佛教的推广,佛教对西藏文化及藏族生活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成公主也成为关键人物,深得藏族人民爱戴。但文成公主由于自长安到拉萨,在路上两年多餐风露宿,甚至就地而席,加上到拉萨后水土不服,以至积下诸多风湿骨病在身,发作起来非常严重,甚至不能下床,众多藏医用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松赞干布甚是着急,在藏族地区悬下,重赏给文成公主治病,但都无济于事。文成公主的病也使藏族人民非常着急,都希望文成公主早日康复,盼望哪位神医能医好文成公主的风湿骨病。这件事被藏医丹增彭措知道后,向松赞干布献出了家传千年的秘方——一纸膏药秘方。文成公主使用一月后,风湿骨病彻底痊愈。松赞干布非常高兴,重赏丹增彭措。丹增彭措分文未取。这纸膏药也成为藏族人民风湿骨病的圣方,秘而不外传,但由于制作方法要求非常精细,一直没有批量生产,汇集的人群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