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8年出生,祖籍江苏丹阳,1954—1956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讯工程系,迁校至成电后,59年毕业。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61年任来校苏联专家俄语翻译。1981—1983年为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并受聘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分子与材料研究部。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美国IEEE高级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Active会员,四川省传感技术学会副主任,《电子科技导报》、《电子元件与材料》等杂志编委,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邀评审专家。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快离子导体材料与固态离子学、灵巧与智能材料、储能材料与器件及传感材料与技术等。发表论文120余篇,(合)编、译(英、俄文)出版书籍七部。“红外测温显微镜”曾获得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并出席首届四川省科技大会,“高离子电导率亚铜离子导体”及“亚铜离子电位记忆管”等研究项目曾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国家发明铜奖等奖项。
1995年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11版),1997年被授予“全国电子系统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上海贝尔奖教。
2 陈艾,本名陈有发1938年生,笔名陈艾、蜀人、边鼓、尔东等。四川巴县人。1961年毕业于四川省戏剧学校表演专业大专班。1980年前一直在四川人艺任话剧演员。1980年后历任《戏剧家》编辑(委)、《四川文化报》副总编、四川省文化厅艺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电影家、电视家、戏剧家协会及川剧理论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话剧、电影连环画《一双绣花鞋》、《漩涡里的歌》,电视剧《急转弯陡坡》,川剧《佛海烟云》(均为合作);话剧《饭掌柜奇遇》、小品《南郭归队》、《开刀之前》等。电视小品《新闻记者采访手记》(合作,获西南五省优秀单本电视剧奖)、《迎接检查团》(获《戏剧与电影》影视剧小品征文奖);参演的影视剧主要作品有《拔哥的故事》、《同一片蓝天》(获巴蜀文艺二等奖)、《唐玄奘》、《三言两拍》、《抓壮丁》、《万水千山》等数十部(集);在全国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上百篇(首)影视剧评论、专访、杂文、报告文学及诗词等,其中《玩友-大众化的群众艺术》编入《振兴川剧十年》一书。辞条辑入《四川戏剧家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