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麻涌镇立村于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由于先人爱梅,立村之初名为“古梅乡”。古梅乡原属广州府宝安县所辖,之后于明朝初期划归东莞县中堂区管辖。由于此地四周河网密布,同时岸边耕地又以产麻为主,又改名为“麻涌乡”。建国前夕麻涌归东莞新四区所管。建国初至1952年划入东莞县第八区。1953年土改后,又划为东莞县第十八区,称为麻涌区。1958年成立麻涌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东莞县麻涌区。1986年,东莞县设市之后,麻涌也随之改镇。
自然环境
麻涌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全镇人口约11万,其中户籍人口7万多,外来人口4.3万,下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土地资源丰富,平原辽阔,有35公里长的海岸线。
交通通讯
◆公路 镇内公路网络完善,通过中麻公路与107国道相联;镇内有四个高速路出入口,其中广深珠高速一个,规划建设的沿江高速两个;已完工的东莞市西部干道将东莞市区、港口、广州开发区三个经济增长极联为一体,将进一步改善该镇的道路交通条件,优化投资环境。
◆港口 拥有狮子洋深水岸线7.4公里和可建1000吨以上泊位的内河岸线10.56公里,规划建设3.5至5万吨级泊位24个,其中已建成有3.5至5万吨泊位10个,最大可停泊11万吨级的轮船;有年吞吐量超过4000万吨的华南最大内陆港口─新沙港,配套有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规划建设中的麻涌港区是虎门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东江北支流作业区、麻涌河口作业区、新沙南作业区和淡水河作业区,规划建设10个5万吨级泊位和10个1万吨级以下泊位。
◆机场 麻涌地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大机场中心,沿广深珠高速公路,五十公里内北有广州机场,南有深圳机场;一百公里左右有珠海机场及香港新机场。
◆铁路 新沙港的专线铁路与广州厦园站接轨,贯通全国各地;而东莞更是广九铁路、广深铁路、广梅铁路与大京九铁路的交汇点。
◆轻铁 规划中的珠三角城际轻轨途径麻涌,并在麻涌设站,使麻涌的交通更方便快捷。
◆通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麻涌的通讯网络不断完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息网络被普遍应用。目前全镇固定电话用户3.6万户,因特网用户2千多户,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超过35台。
基础设施
◆粮库 麻涌现有库容46万吨的国家直属粮库,建设中有22万吨广东省粮库、规划建设的有5万吨东莞市属粮库,总库容将达73万吨,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粮油进出口通道。
◆供电 建成以大电网为主,多层次、多形式的供电网络。该镇现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2004年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22项,新增配变容量74840千伏安,新架设及整改10千伏线路11.59公里。2004年供电量11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
◆供水 全镇供水系统已接入东莞市供水网,日供水量可达15万吨,计划发展到日供水30万吨的双向供水系统。
◆教育 全镇拥有各类学校20所,其中普通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5所,中小学校专任教师810人。2004年中考、高考取得新成绩,被6间市属重点中学录取的有245人,增长27.6%,考上本科的有252人,增长26%,考上省市大专院校的有416人,增长25.3%。
◆卫生、体育 全镇现有甲级一等医院一间、卫生站16家,卫生技术人员200多人。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达到市政府的要求,卫生、医疗、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人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全民建设活动丰富,曾被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金融 目前,全镇拥有银行机构7家,下设金融网点17个,遍布全镇各村。2004年底,全镇各项存款余额24.1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各项存款余额15.02亿元,增长12.05%;邮政汇款汇出8138万元,增长5.3%。
◆旅游 麻涌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规划建设以带有水乡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为主。
◆文化 龙舟文化已成为一大特色,镇级企业杯龙舟锦标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欧涌、漳澎等村一年一度的龙船景也热闹非凡。麻涌的龙舟队更多次扬威国际,在1997年的多伦多“国际龙舟邀请赛”上,夺得男子公开组“第一名”;同年9月,夺得第二届“炎黄杯”世界华侨华人龙舟邀请赛男子组总成绩的“第一名”。
曲艺文化吸引着群众不断探索和追求,现在全镇共有18个曲艺中心。1999年,该镇被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新基村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麻涌是著名作家陈残云所著长编小说《香飘四季》的原创地。《香飘四季》艺术风格清朗自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是水乡人民求渴拜读的名著。在镇的中心广场中立有陈残云纪念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