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祥,男,1973年生,籍贯江苏盐城。
1984—1990年在盐城中学学习。1990-1999年在南京大学分别获得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注册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经济与区域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及规划,已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70余篇文章,并出版专著、合著八部,其中专著《城镇群体空间组合》获得第七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得第七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7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城镇密集地区城市与区域管治研究”、“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城市大事件营销的空间效应研究”及国家建设部课题“县域规划编制指南”、“国外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办法研究”等,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多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主持或主要参与全国各地规划设计50余项,其中“杭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苏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温岭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代表性学术著作:
(1)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几个主要问题,《国外城市规划》,2003.NO2。
(2)城市竞争力、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2.NO.8。
(3)中国城镇密集地区区域管治中的行政区划影响研究,《城市规划》, 2002.NO.9。
(4)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推进城市化,《城市规划汇刊》,2002.No.5。
(5)大都市空间集散的景观、机制与规律,《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NO.3。
(6)试论中国城市规划制度的创新,《城市规划》,2001.NO.9。
(7)论都市圈地域的空间组织,《城市规划》,2001.NO.5。
(8)论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经济地理》,2001.NO.5。
(9)管治及城市与区域管治,《城市规划》,2000.NO.6。
(10)区域与城市研究领域的拓展—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研究,《城市规划》,1999.NO.6。
(11)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2)庄林德、张京祥:《中国城市发展建设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3)顾朝林、甄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4)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4)邹军、张京祥、胡丽娅:《城镇体系规划--新理念.新范式.新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4)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5)吴缚龙、马润潮、张京祥:《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6)张京祥、殷洁、何建颐:《全球化世纪的城市密集地区发展与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代表性规划作品:
1、赣榆海滨旅游度假区规划,1997.10
2、温岭市城乡一体化规划,1999.10
3、杭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2001.9
4、常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发展研究,2002.7
5、苏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2002.11
有关项目的简要介绍:
1、温岭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是针对城乡密集发展地区所进行的经济、社会、空间与环境一体化规划。该规划对城乡空间管制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并按照区域资源与设施共享的原则进行了城乡空间的协调配置,提出了行政区划重组的方案,为后来全国“县域规划编制指南”的编写积累了经验。
2、杭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是国内较早的战略规划之一,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将经济、社会与空间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尤其是首次在规划中引入了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研究。该战略规划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对杭州市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了重要结论,“跨江发展”的思路被后来的城市总体规划所采纳。
3、常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发展研究,是在常州市进行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背景下进行的。该规划深入分析了常州市空间发展的症结,以“剧景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都市区发展的不同空间取向和相应的方案,并在都市区空间发展中贯穿了城市经营的思想。
4、苏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全面分析了苏州城市发展的优势与巨大隐忧,提出了提升苏州核心竞争力的观念,认为文化与生态是苏州的战略性竞争资源,苏州的发展目标是高创新力的区域经济中心、高组织力的亲合组团都市、高持续性的生态共生城市、高品位度的人居创业天堂,并以此对其产业与空间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