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一个位于浙西边陲美丽而又富饶的神奇宝地,蕴涵着独特的文化、资源,南邻桐庐、淳安,北接安徽宁国,西界安徽歙县、绩溪,面积1019.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相间,昌化溪汇合昌西、昌北、昌南诸溪,汇天目溪。特产有山核桃、茶叶、萸肉、银杏、笋干等,为临安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浙江中心城镇之一。境西的清凉峰海拔1787米,大明山风景优美,浙西大峡谷幽深绵长,瑞晶洞宏伟瑰丽,还有柳溪江、天滩等诸多景点。昌化鸡血石为中华国宝,早已名扬四海。
昌化镇位于杭州市西部,杭徽公路横贯东西。昌化镇群山环抱;青峦叠翠、人文荟萃。东临於潜,距杭州市105公里,与青山湖国家级水上森林公园相距60公里;西接龙岗镇,距黄山市134公里、龙塘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公里、省级旅游风景点大明山35公里、浙西大峡谷15公里;南连河桥、石瑞乡至淳安,距千岛湖风景区60公里、湍口温泉19公里、省级旅游景点瑞晶洞28公里;北靠安徽省的宁国、旌德市。城镇北面是逶延的武隆山,南面是潺潺昌化溪;东面的秀峰塔和南面的南屏塔遥遥对峙,隔溪相望。两塔均为宋代建筑,随着生态旅游业的日益兴旺,周边地区旅游资源逐步开发,昌化镇已成为游客的必经之地。
昌化镇以旧县治得名,城垣建设稍迟,当在唐以后。据《浙江通志》:旧城为门三:东,趋京;西,三瑞;南,登龙;北负唐山不设门。后圮,元至正十七年(1357)杨元者遣部将筑土城,自登龙门向东转唐山,西南至浒溪,周围七里,三门仍用旧名。明隆庆三年(1569),改东门趋京门为景华门。解放前,曾名昌城镇、武隆镇。建国后,称武隆镇。1959年,重设昌化镇。1960年,并入昌城公社。1968年,并入武隆公社。1973年,恢复昌化镇建制。1981年后,为昌化区公所和武隆公社驻地。1984年12月,撤销武隆乡并入昌化镇。1992年,撤销白牛乡并入昌化镇。
该镇二村西坞源昔称昌化北大荒,却蕴藏着千亩以上连片石竹。1997、1998年,二村、后葛两村采取山地流转机制,将竹山进行公开招标,二村有600亩石竹山由12户农民合伙租赁经营,后葛村的800亩石竹山由廖红卫租赁承包,3年后每年上交村委6000元,租赁时间30年。通过抚育管理,千亩竹山已重现生机。
该镇石坦村是个山区村,人口432人,有山林面积8214亩,其中山核桃林面积有千余亩。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昌化镇人民政府聘请工程师刘微、杨元龙给石坦村农户上课,激发了农户培育毛竹、山核桃的积极性。农户对80%以上的山核桃进行了施肥,面积800余亩,共施肥万余斤,改变了山核桃大小年产量不均的状况。
镇人民政府针对旧城改造举步艰难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想,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改造城中路、东西大街和唐山路的同时,相继开发了有偿使用土地,辟出平地2100平方米,转让土地80余万元。在杭昱线一级公路西延拆迁征地中,下决心、集中精力,用1个月时间,拆迁房屋53幢11000平方米,征用田、地、山436亩,为杭昱线西延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先后投资3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建造镇小餐厅、镇中教学楼、白牛辅导小学楼,镇中、镇小相继配备电脑设备。1998年10月,镇顺利通过杭州市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成为临安市第一个教育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