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南宋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碗

【类别】:瓷器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属】:南宋龙泉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为博物馆藏品

【简介】:

高6.7厘米,口径15.6厘米,底径4.3厘米。

釉光清澈明净,口沿下和菊瓣间有聚釉。圈足旋削整齐细致,足墙稍宽,露灰黑色胎,是典型的南宋龙泉窑青釉碗。

【相关资料】:

龙泉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自北宋一直延续到清代。其窑址在浙江龙泉县。故而得名。它最早创烧于北宋早期,到南宋中、晚期逐渐成熟,达到了它的鼎盛期。

龙泉窑向以生产青瓷闻名,它是在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龙泉青瓷自南宋开始,采用石灰堿釉,这种釉在高温中较黏稠,不易流釉,器青能挂上厚厚的釉,釉的厚度、浓度和颜色都大大增加,再加上龙泉青瓷通体不施纹饰,这使其如同清水芙蓉,浑然天成,反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以到了南宋,龙泉青瓷的声望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越窑、瓯窑。

粉青、梅子青是龙泉青瓷中的代表。粉青釉有着青玉一般柔和而淡雅的色彩,含蓄而朦胧;而梅子青则像梅子和翡翠一样清丽葱翠明体照人,另有一番风致。另外,在上釉方面,龙泉窑也有创新,即在器物的转折棱线处形成一层薄釉,透出白色胎骨,造成整体釉色深浅不一的“出筋”效果,打破了厚釉的沈闷,有一种若隐若现的动态美,是一种统一中的变化。

南宋时龙泉窑器大多已采用石灰碱釉代替石灰釉了。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之下粘度大,不易流釉,烧成的青瓷釉面呈失透状。但还是有一些产品沿用石灰釉,烧成后釉面呈透明的玻璃状,也别有情趣。本品就是一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