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台湾台北县泰山乡现位于台北县泰山乡明志路2段的明志书院,是由胡焯猷及郭宗嘏於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起捐献半生辛苦建立的产业而成,当时因其认为大甲溪以北均无学校,故慨然贡献经营所得,成立了此一书院。当时明志书院拥有田产约两百七十甲,数量可谓惊人,但後来因故迁移至新竹,使得泰山的明志书院真正存在的时间应在乾隆二十九年立碑至四十六年新竹明志书院落成之间,约为十八年左右。

地址:台北县泰山乡明志路二段276号

2、台湾新竹明志书院明志书院位于台湾新竹。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同知成履泰以台北新庄明志书院距淡水厅治(今新竹市)甚远,不便课士,迁建于厅城西门。有三进,中为讲堂,后祀朱子,左右各房为生童肄业之所,左为敬业堂(后改名德政堂),堂外有小廊。同知胡邦翰及李慎彝、娄云、曹谨、陈星聚等相继修葺。后娄、李二人亦祀于其堂。郑用锡、郑用鉴、郭成金、陈朝龙等曾任院长。本朱子学规精神,以做人重于求知为原则。时总督杨廷璋撰《书院碑记》称:“志在圣贤,义利无淆于滤,志在经济,王霸必究其源,爰标明志之各,冀成致元之器。”无论讲学内容、藏书类别、培养人才,均为淡水厅儒学之优。故有“淡兰文风冠全台”之誉。经费来源以学租或捐款为主。至光绪五年(1879)淡新分治,经费大量裁减。二十一年日本占据台湾时改为陆军卫戍病院和日语传习所。二十四年改设新竹公学校,后改建为第一所新竹戏院,不久被拆无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