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福海,1964年生于上海,祖籍安徽。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外语系,师从莎学专家陆谷孙教授学习英国文学。从事诗歌创作,曾任复旦诗社理事,获历届复旦诗会创作及朗诵奖。1984年4月在首届国际莎士比亚节中,以英文出演《威尼斯商人》第四、五幕。1985年留学英国利兹大学,主攻艾略特及英国诗歌,著有《〈荒原〉:水的意象》(Water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并开始翻译英美诗,著有白话诗集《太阳雨》、《交响曲五首》。1989年后转向旧体诗词创作,著有《沉响残编》、《达庵诗选》,发表《乌镇八首》、《西行十三首》等组诗。自1995年起专业从事法律翻译,达十余年。信仰佛教,1999年完成[英]基思《印度与锡兰的佛教哲学·大乘部分》的翻译(后因故未刊)。翻译《马克·吐温书信选》,与部分讲演一并收入吴钧陶主编《马克·吐温十九卷集》(河北教育2000年)。2002年加入上海翻译家协会,研究英国格律诗的翻译,著有《顿的分析》,并译有《英国格律诗选》。翻译[以色列]阿米亥《开·闭·开》(上海译文2007年)。出版中译英作品多种,包括编译《中国书法论文选》;沈寂《老上海南京路》(上海人美2003年,合译);朱惠卿《王子淦剪纸艺术》(上海人美2005年);刘杰、沈为平《泰顺廊桥》(上海人美2006年);王新村《马家窑文化彩陶瑰宝》(文物2006年)。
2.黄福海男,1946年1月出生,山东荣成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山东纺院。曾任威海市纺织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山东纺织工程协会委员。《山东毛纺》杂志编委。威海市纺织工程协会副理事长。现任威海市纺织服装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主要贡献:精通毛纺织生产技术,在省内外毛纺织生产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关于半精梳呢绒的研究成果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撰写的《半精梳纺纱工艺特点介绍》发表于1990年第1期的《山东毛纺》上,受到有关专家好评。在威海二毛工作期间,狠抓产品设计及质量管理工作,使该厂生产的17001粗花呢获部优产品称号,并使该厂生产以稳定、优等的质量打向国际市场,开山东省粗纺呢绒出口之先河。在第三毛纺织厂工作期间,主持安装、调试了我国第一条半精梳呢绒生产线,并使该设备的国产配件率达90%.该厂有7个品种挂国际羊毛局纯羊毛及混纺羊毛标志,2个品种获省优产品称号,生产的半精梳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毛纺织生产领域的空白。几年来亲自设计或主持设计的毛纺产品达五大类300多个品种500多个花色。创造效益超过1000万元。以其为主开发的“高级轻薄型毛毯”、“次兔毛混纺毛毯”、“纯化纤呢绒”分别被列为1989年、1990年省经委技术开发项目;“针织绒类后整理产品”被列为1990年省科委科技项目;“半精梳呢绒、毛毯、针织绒”被列为国家科委国家级新产品,并免税三年,其中有2个产品填补省内空白,3个产品获地市级科技进步奖,1个产品获省纺织厅奖励;1个产品获纺织部“七五”期间纺织优秀新产品二等奖。主研的“半精梳呢绒系列产品”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填补国内空白,为威海的纺织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89年被省经委、省科协评为全省厂矿企业“讲思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先进个人,1988年、1990年被威海市科协授予市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著述:撰写《松结构兔毛女式呢加工工艺探讨》、《半精梳纺纱工艺特点介绍》。2005年其业绩被收编在《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