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丁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宋代赋税名。男子年二十或二十一成丁﹐六十为老。人户每岁按丁输纳钱米或绢﹐总称身丁钱。在四川以外的南方各路征收﹐不分主户﹑客户﹐均须负担。其中多数为五代割据政权在两税之外所创立。税额各不相同﹐如宋初﹐睦州每丁纳钱六百九十五文﹐处州五百九十四文﹐温州﹑台州两百五十文﹐苏州两百文﹐福州一百文﹔漳州纳米八斗八升八合﹐泉州﹑兴化军七斗五升﹔两广纳钱数百﹐输米一石。

大中祥符四年(1011)﹐两浙﹑福建﹑荆湖﹑广南六路诸州身丁钱﹐岁凡四十五万零四百贯﹐诏悉除之。福州原有夏税及身丁钱共两万九千七百四十四贯﹐经此蠲放﹐只留下夏税七千零六十九贯﹐身丁钱超过夏税三倍以上。但如广南东﹑西路多征丁米﹐福建路漳﹑泉州﹑兴化军(今福建莆田)丁钱先曾折米,仍然依前科纳﹔如两浙路身丁钱虽曾放免﹐而丁盐钱继续保留﹐几经演变﹐又径称身丁钱﹔如湖北路,在宋金战火之余﹐竟有以丁定田税的。故南宋一代﹐身丁钱仍极普遍。绍兴十四年(1144)﹐湖南路道州(今湖南道县)﹑永州(今湖南零陵)﹑郴州(今湖南郴县)﹑桂阳军﹑衡州茶陵县身丁钱绢米麦﹐尽予除放。建炎三年(1129)﹐两浙身丁钱额﹐岁为绢二十四万匹﹐绵一百万两﹐钱二十万缗。开禧二年(1206)以后﹐也永远免除。广南诸州田税不足﹐赖身丁钱米以补常赋﹐往往年才十二三﹐身未成丁﹐便行科纳﹐谓之挂丁钱。其身丁钱米﹐直至南宋末﹐未见有蠲放记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