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紫根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病害名称】巴戟紫根病

【病 原】巴戟紫根病病原菌学名为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Pat. (=H. mompa Tanaka) , 属担子菌

【为害症状】病菌主要侵染巴戟的地下根系和茎基部。病根表面缠绕很多紫红色菌索,错综成网状,不粘泥沙,而后病根皮层松脱、腐烂,呈黑褐色,并渗出黑色粘液。阴雨季节,菌索迅速向上蔓延,从根颈向上15cm内的枝叶往往被紫褐色、松软、海绵状的菌膜(子实体)所包围。这时叶片变黄、脱落以至整株死亡。后期在病部产生紫色颗粒状小菌核。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①建立苗圃或新开巴戟田,不要选用垦前植被是本菌寄主的土地;②选择排水、通气良好的地段作为育苗或栽种地;③选种无病壮苗;④及时清除田间病死株及其残体,病穴及其四周撒施石灰消毒;⑤重病区可用70%敌克松粉剂,加细土拌匀撒施,消毒土壤。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试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注病株根颈部土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