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布、按三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明代行省中平行的三个最高权力机构。系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称。明初沿元制,地方设行中书省,后以行省权力太大,遂将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都、布、按三司。

都指挥使司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官名始于五代,是统兵将领的称号,宋代相沿。元代设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八年(1375)亦置。简称都司。全国有都司十三。永乐后增至二十一。又在东北边疆设奴儿干都司;在西番设乌思藏 、朵甘卫二都司 。长官为都指挥使 。都司掌一方之军政,所属卫所隶属五军都督府,由兵部统辖。凡遇朝廷吉凶大事,上奏表时,序衔于布政司、按察司之上。

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是一省的最高行政权力机构。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等12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废行省平章政事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别称藩台或藩司,时人又称方伯 。至宣德初年,除两京外 ,全国设十三布政司。初期 ,布政使调至京师供职 ,即为尚书 、侍郎、副都御史,权位较高。后来明廷为加强统治,在地方逐渐增设巡抚,成为各省之长。巡抚与巡按合称两台。布政司及按察司、都司,均成为巡抚属下。

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是一省的最高司法机构。其职责是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遇重大案件,要与都、布二司会议 ,报告抚按 ,听命于部院 。按察司长官为按察使,别称臬台或臬司。按察司始设于明初。建文时,改为十三道肃政按察司。成祖初复旧。明中叶后,或置或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