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呐鸥(1900~1939)
原名刘灿波,笔名伐扬等。台湾台南人。从小生长在日本,入东京青山学院读书,后毕业于庆应大学文科。精通日语、英语。回国后,又在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攻读法文。20年代末倾向进步,于1928年创办第一线书店,被查封后,又经营水沫书店。出版过《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后改名《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等进步书刊,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发表文学作品。1929年,与施蛰存、徐霞村、戴望舒等在上海合编《新文艺》月刊,发表过一些进步作品,后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其后,又创办《现代电影》杂志。一二八事变中水沫书店被毁,后又赴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1939年奉汪伪政府命筹办《文汇报》,任社长,报未出而于是年秋被暗杀。据传是被国民党特工暗杀的,但据施蛰存说,乃被黄金荣、杜月笙的帮会暗杀,原因是争夺赌场与流氓有矛盾。著有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等。
刘呐鸥的小说适应都市上海快捷多变的速率,表现都市男女热狂迷乱的感性欲望,客观上暴露了有闲阶级的堕落、空虚和人生烦闷,而主观上作家对这一种弥漫性的颓废倾向又不无欣赏。他的作品在灵活运用现代派手法表达都市人现代情绪方面有所开拓,表现人物的感觉意识也新鲜、丰富。如《游戏》写一时髦女性结婚之际不是与未婚夫而是与旧日情人共度初夜,在所谓“都市的诙谐中勾勒都市女性视婚变为游戏的人生态度”。《风景》与此同调,表现一有夫之妇在火车上与青年男子邂逅野合。《残留》运用内心独白的技巧娴熟,《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以客观物象来影射主观感觉,绘景写物都充满了多样化的新奇的主观色彩。刘呐鸥的小说还侧重从两性关系入手,强调生命本能尤其是性欲对人的行为心理的驱动作用和金钱社会人伦尽失人欲横流的都市畸态。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性欲的苦闷中左冲右突,寻求满足。
[文选]
热情之骨 游戏
风景 流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 礼仪和卫生
残留 方程式
赤道下 绵被
杀人未遂 A Lady to Keep You Company
永远的微笑
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包含章节:
游戏
风景
流
热情之骨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
礼仪和卫生
残留
方程式
杀人未遂
赤道下——给已在赴法途中的诗人戴望舒
因为在线文章比较难找,故提供一个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xiaoshuo.com/readindex/index_00150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