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韩帝国
대한제국
Korean Empire
(1897-1910)
“大韩帝国”也是李氏朝鲜的一个组成部分。李氏朝鲜末期,李氏朝鲜第26代王朝鲜高宗三十四年(1897)8月16日,高宗李熙宣布脱离中国清朝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大韩帝国只延续了13年,到朝鲜纯宗四年,即1910年8月22日,由韩国总理李完用与日本代表寺内正毅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条约规定将朝鲜半岛的主权永久让与日本,并且于1910年8月29日生效。1910年8月29日,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的生效,大韩帝国亡于日本。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中国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王朝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意味着中国不再是朝鲜的宗主国了。1896年1月1日金弘集内阁宣布实行公历,改开国五百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为五百零五年一月一日,并建元年号为“建阳”。同时还宣布了断发令,要求朝鲜人民剪发易服。此举引发了朝鲜全国范围内的不满情绪。沙俄公使韦伯利用这一形势,从停泊在仁川的兵舰上调兵100多人至汉城,经与亲俄派协商后,1896年2月11日,不堪忍受日本人和亲日派胁迫的高宗率领王世子出走俄国公使馆(俄馆播迁事件)。高宗在俄国公使馆命令逮捕逆贼五大臣,总理大臣金弘集在俄馆播迁当天即倒台,和农工商大臣郑秉夏在押送入狱途中被巡检和市民打死,逃亡外地的度支大臣鱼允中也在回乡途中被杀,内部大臣、法部大臣和前军部大臣逃亡日本。朝鲜建立起以金柄植为总理大臣、李完用为外部大臣的亲俄政权。1897年8月16日,高宗一行离开俄国使馆,返回庆云宫(现为德寿宫),并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改建阳二年为光武元年,改国王为皇帝,王世子为皇太子,追封闵妃为明成皇后,并在汉城的圜丘和皇穹宇祭拜天地。此后日本与俄国先后签署了小村-韦伯协定、山县-罗巴洛夫协定、西-罗仙协定,协调两国在韩国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而清朝则与大韩帝国建立了平等的近代外交关系。1903年前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逐渐激化。日本主张“满韩交换”,日俄分别占有韩国和满洲。俄国则主张独占满洲,以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半岛为俄国势力范围,39线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但是日本不可将其用于军事目的。1904年2月10日,日本对俄国宣战,日俄战争爆发,韩国被迫签订六条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战争结束后,日本公使林权助又强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1905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保护条约”),共有5条:第一,“今后韩国对于外国的关系及事务”,“由(日本)外务省监理指挥”,在外国的韩国侨民及利益,由“日本国的外交及领事保护”。第二,“由日本负责履行韩国与外国所签订的现存条约,今后不经过日本政府同意,不得签订任何国际性的条约及协定”。第三,由日本政府设统监一名,专理外交一项,驻扎汉城,日本政府还往各地方派驻理事官,“在统监指挥之下,行使从前属于驻韩日本领事的一切职务,并掌管本协约的完全实施”。第四,“日本韩国之间的现存条约及协定,凡不抵触本协约的条款,均继续有效。”第五,“日本政府保证维持韩国皇室的安宁及尊严”。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韩保护协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激起韩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签约的当天,卖国贼李完用家被人放了火。韩国各阶层人民一致要求“废除保护协约”、“驱逐倭寇、诛灭五贼”。《皇城日报》立即把签约的真相公布于世。称保护协约公布之日为韩国“全民哀悼的日子”。主笔张志渊所撰写的题为“是日也,放声大哭”的社论,反映了韩国人民对保护协约痛恨之情。文中写道“学生闭校痛哭,教徒呼天悲泣,商贾撤市狂呼,儒生投章叫阖,元老大臣抗事累日,而日人或以兵劫之,或拘而辱之。于是侍从武官长闵泳焕拔刀自刎,原任议政大臣赵秉世饮药自裁,殉于独立。农民金台根在水原停车投石击伊藤博文不中。奇山度、李种大、金锡恒等十一人谋刺……五贼,事浅被逮,李建爽呕血死狱中。”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此时主掌韩国国政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军部大臣李根泽、内部大臣李址镕、外部大臣朴齐纯、农工商大臣权重显被韩国人民骂为“乙巳五贼”。《日韩保护协约》签订后,日本对韩国的控制由顾问统治转为日本韩国统监府的太上皇统治。1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协约全文,并将此事通知与韩国有外交关系的各国政府,要它们撤走驻韩外交代表机构。在各国外交使团尚未撤离时,日本就关闭了驻汉城的使馆,成立了统治韩国的新机关--统监府,派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各道的日本领事馆也撤销,成立了统监府的地方机关——理事厅。
《日韩保护协约》签订不久,国王高宗就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4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海牙召开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高宗秘遣李俊、李玮钟等三人带着高宗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韩国,宣布日韩保护条约无效。由于与会各国均承认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于是向高宗确认代表身份,此时韩国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询问电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系伪造。李俊愤而剖腹自杀,以明清白。日本指责韩国违反了保护条约。伊藤威胁高宗说: “陛下用如此阴险手段蹂躏日本的保护权,不如对日宣战”,“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进行,大可以公开干”。伊藤还唆使韩国卖国组织“一进会”开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在伊藤的指使和恫吓之下,李完用内阁7月6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会长宋秉峻对高宗进行威胁说:“今为陛下着想,只有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其(明治天皇)谢罪,二则陛下……迎长谷川(好道)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开战败后将如何受辱,难以设想。”17日,李完用等7大臣逼迫高宗退位,高宗忍无可忍,拍案怒斥道:“卿等欲将朕卖与统监乎!”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达汉城,和总理大臣李完用一起逼高宗退位,双方僵持不下。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却诡称韩国皇帝已经退位。1907年7月19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着庆云宫驾设6门大炮,并派日军包围庆运宫。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在庆云宫中和殿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坧即位,是为纯宗。纯宗即位四日后,7月24日,在京城的日本外相林董和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将韩国总理大臣李完用唤至统监府,交给他事先拟好的七款《日韩协约》草案。李完用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一字不动地通过了这一协约,当晚李完用在伊藤住所签字,史称《丁未七款协约》(第三次日韩协约)。协约内容是:第一、韩国政府在改善施政方面,必须接受统监的指导;第二、韩国政府制定及采取重要的行政措施,均须事先得到统监的同意;第三、韩国的司法事务,须与普通行政事务区分开;第四、韩国高等官吏的任免,须经统监同意;第五、韩国政府应任命统监所推荐的日本人为韩国官吏;第六、不经统监同意,韩国政府不得聘用外国人;第七、废除明治四十七年(1904)8月22日签订的《日韩协约》第一条(即废除日本人为财政顾问制度)。该协约还附有秘密《备忘录》,其要点如下:一、除保留一个大队兵力担任皇宫守卫外,其余韩国军队全部解散;二、韩国政府应任命日本人担任各部次长(相当于副部长),内务部警务局长、内阁秘书长、各部秘书官及各道事务官等;三、韩国聘用的一切顾问,均予解聘;四、由日本人和韩国人共同组成最高法院由日本人担任院长和总检察长;3个高级法院,由5个日本人分别担任审判官、检察官和书记官,8个地方法院,由日本人担任院长和检察长;131个区法院,审判官和书记官中各有1个日本人;五、新设9个监狱,由日本人任典狱官。7月27日,日本又迫使韩国卖国政府公布《新闻法》,7月29日,发布《保安法》,剥夺了韩国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一切自由。3月1日,开始强行解散韩国军队。这一行动激起了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从此,开始了由日本人作为次官,实际掌握中央及地方行政大权的时期。
为加速吞并韩国,日本在韩国加强了军事警察统治。统监府成立时,在韩国的日本宪兵约有800人,1907年末已增为2千多人,1908年更达到8600多人,宪兵特务遍布韩国各地。日本过去在韩国只有1个师团的兵力,统监府成立后到1908年5月前,又增加1个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团)和1个骑兵联队。对韩国人民的反抗,采取了残酷迫害和血腥镇压的措施。据统监府显然是缩小的官方统计,从1907年7月到1908年底,就杀害了近一万五千名反抗日本的韩国人。
1909年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令外务省政务局长仓知铁吉起草关于韩国问题的文件。仓知铁吉拟订了吞并韩国的《对韩政策的方针》和《对韩施政大纲》。3月30日,小村向首相桂太郎提交了这两份文件,桂太郎当时即交给内阁考虑。4月10日桂太郎、小村和正在东京的韩国统监伊藤3人就吞并韩国问题密谈。伊藤表示完全同意两个文件。7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文件,并得到天皇批准。《对韩政策的方针》即关于日韩合并的决议规定:“在适当时机断然实行韩国之合并。使合并后之韩国成为(日本)帝国版图之一部分。”《对韩施政大纲》则主要有以下内容:在合并韩国时机到来之前,须“在韩国驻扎必要之军队,并增派大批宪兵及警察”;“将韩国铁路移交日本政府的铁道院掌握”;“尽可能多地向韩国移民,以加强日本势力”;“进一步扩大在韩国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厅的日本人官吏的权限”,等等。7月12日,日本又强迫韩国政府签订“协约”。韩国政府向统监府司法厅交出司法权和监狱事务。接着又取消了韩国政府的军事部。
1909年6月14日,伊藤博文辞去统监职务,副统监曾弥荒助升任统监。伊藤的去职,标志着朝鲜统监政治时期的结束,进入合并时期。在合并时期,主要是具体实施吞并朝鲜半岛的方案和取得国际上帝国主义的支持。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活动,计划与俄国财政部长柯科夫措夫密谈,一则密谋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权益,二则事先征得沙俄对日本吞并韩国谅解。10月26日,韩国爱国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车站刺死了伊藤博文。12月22日,李在明伏击了李完用,使李完用身负重伤,险些丧命。
伊藤被刺大大震惊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政府趁机煽动复仇情绪,为吞并韩国制造舆论。军政首脑山县有朋、大隈重信、寺内正毅等劝说桂太郎内阁立即吞并韩国,有的公开发表声明、谈话,敦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御用报刊也推波助澜。“朝鲜问题同志会”、“偕乐园”等组织纷纷出笼,四处演说,鼓吹吞并韩国。1910年初,在日本第26届议会上,在野党议员组织“中央俱乐部”,向首相提出质询,要求追究“推动合并不力”的现任统监曾弥荒助的责任。1910年春,曾弥荒助回东京治病,日本政府遂将其解职。5月30日,任命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出任统监。6月3日,日本内阁通过了《对韩国施政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吞并韩国后,设立总督府,“总督直接隶属于天皇”,在朝鲜半岛“有统辖一切政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寺内正毅又据此拟订《日韩合并条约》,方案包括变更朝鲜半岛国名等22项条款。1910年8月22日,汉城的日本军、宪、警全部出动,警戒全城,城门、要冲、大臣住宅和皇宫更是戒备森严。下午1时,召开了御前会议,总理大臣李完用说明与统监府交涉经过,强调“韩日合邦”不可避免,并宣称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下午4时,李完用到统监府,提交了纯宗皇帝授予签约的委任状。李完用和寺内正毅在《日韩合并条约》上正式签字。
《日韩合并条约》共计八条,第一条规定:“韩国皇帝陛下将韩国之一切统治权,完全永久地让与日本皇帝陛下”。第二条规定,“日本皇帝陛下接受前条所举之让与,且允许将韩国全部合并于日本帝国”,等等。同年9月30日,日本公布朝鲜总督府官制,任命寺内正毅为第一任总督,10月1日起成立总督府。总督府在朝鲜半岛推行了以“皇化”(奴化)为目的的“日韩一体”的同化政策,以毁灭韩民族。在日本军人总督手下,对朝鲜半岛实行军人武断统治,由宪兵司令官担任警务总长,禁止朝鲜半岛结社、集会,取消了言论和新闻自由。此外还颁布《朝鲜教育令》,对朝鲜半岛进行奴化教育,强迫高丽人以日语为“国语”,强制各级学校用日语教学。日本对朝鲜半岛的经济命脉也进行全面的控制。在吞并朝鲜半岛后10年内,日本殖民者从朝鲜半岛农民手中夺取了一半以上的土地,仅东洋拓殖会社就霸占10多万公顷的土地。朝鲜半岛75%的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半佃农。在吞并朝鲜的头4年中,殖民者将租税提高了4-5倍。日本殖民者还不断增加朝鲜半岛粮食和原料的输出。从1910-1919年,按价值计算,大米输出增加了17倍,大豆增加了3倍多,棉花增加了26倍。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本政府还不断向朝鲜半岛移民。从此,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李坧则被降为“昌德宫李王”,软禁在这座五百年历史的悠久宫苑中,成了自己国家土地上的异国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