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发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丁发祥,回族,字瑞羽,明末清初的一位名闻宫禁的技击高手。

明朝末年,世道很乱。沧州孟村一带,更是兵燹战祸,民不聊生。丁发祥生于孟村镇的一个家底较为殷实的小康之家。他自幼习武,颇有些功底。为保护家产之计,他又隐于村外土窑之中,苦练了整整三年,技艺遂臻精熟。

丁发祥为人乐善好施,性格沉静内向。每天暗里坚持练功,常年不辍。虽武艺超人,但轻易不外露,有隐士君子之风。

康熙十五年(1676),俄罗斯帝国的两个大力士来华,在燕京(北京)摆下擂台,并张贴海报,欲与中华武林高手一决雌雄,言语中视炎黄子孙如草芥,多不敬之辞。

当时,京都技击家云集,那能咽下这口气,纷纷上台较量。这两个大力士人高马大,北极熊一般的身躯,力大如牛,是当时俄罗斯首屈一指的人物,武功也甚是了得。京都的技击家上台后,少则一两回合,多则十几回合,就被打下台来。一连几天,上去的几十名热血男儿非死即伤。两个洋力士见无敌手,踌躇满志,言语癫狂。消息传到宫廷,康熙皇帝十分震惊。两洋人在京都如入无人之境,栽面子事小,让外邦视我为病夫,顿起觊觎之心事大。遂召集百官,商量对策,举荐能人。这时,朝班中达嘛肃王出班启奏,举荐丁发祥,说此人可担此重任。

原来,前不久丁发祥北游燕京时在街上遇一烈马狂奔,他怕马伤人,上前拦挡,马掉身趵蹶子,想踢倒他。丁未及多想,挥掌拦截,一下子把马蹄子斩断了。这马原来是达嘛肃王府的兵丁拉丁发祥见王爷,王爷见他武艺高强,遂留他府上教徒传艺。丁发祥深居王府,外面的事并不知道。闻讯后,第二天便赶赴擂台,时两洋人见无人敢再上台,正山吹海擂。丁发祥飞身上台,通过姓名后便与一洋人交了手。二人行拳过步,丁发祥以守为攻,并不急于发招。洋人正在胜利的狂热中,并没有把丁发祥放在眼里。丁发祥看准机会,在二人贴身的刹那,一个暴肘击中对方。拳谚云:宁挨十手,不挨一肘。这一肘足有千钧之力。洋力士当场口吐鲜血,昏倒地上。另一洋人不服,接着较量,没有几个回合,又被丁发祥击翻在地。

丁发祥连挫敌手,为国扬威,群情振奋。喜报传到宫中,康熙皇帝大悦:“召见以奖之,一时王公大臣多以诗歌匾额赠之”。此事广传于民间,并记载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修订的《沧县志》上。

丁发祥烈士1933.3年参加革命,团员,任赣东北机关保卫队战士,1934年5月在德兴县同甫作战牺牲,时年23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