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宫殿建筑始于聂赤赞普时期,吐蕃时期得到发展。宫殿,藏语称“颇章”。吐蕃王室的宫堡建筑多为直筒式,石砌、土夯、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方式,基本特征为平顶、高层、厚墙、墙体逐层向上收分。西藏宫殿建筑遗址主要有:札玛珍桑宫殿遗址、巴钦颇章遗址、羊孜颇章遗址以及鲁定颇章遗址等。①札玛珍桑宫殿遗址。宫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大门朝西,院内有两间住房,庭院后面有一个二层台面。宫殿内原有一口大铜钟,现保存在桑耶寺乌孜大殿东大门口。②巴钦颇章遗址。史称“拉萨旧寺”。平面呈梯形,东顶边长13.7米,西底边长35米,南北腰长45米,面积1095平方米。其地貌呈台阶状,南高北低,有两处建筑遗迹,均为石砌墙基。一处位于颇章中心,面阔10.2米,进深2.9米,面积3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颇章西南,面阔12米,进深11.65米,面积140平方米。③羊孜颇章遗址。羊孜颇章,又名甲巴赤奔颇章,西藏历史分割时期由涅地的甲巴赤奔小王建立。整个建筑群集中于东、中部地区,建筑墙体均以石块砌筑而成。建筑群包括申门颇章、甲喇颇章、乃丹颇章、桑雍康以及亨吉康等主要单元,四侧筑有碉楼。现遗址保存有面积60~80平方米的殿堂及10~30平方米的房屋数间,墙体残高3~5米。④鲁定颇章遗址。原桑颇家族的庄园所在地,1959年后曾改为桑日县雪巴乡人民政府驻地,现为乡电影队驻地。原主体建筑占地900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为三层楼房。一层大门包有铜饰,门檐为斗拱形,门楣绘有莲花,钹形门闩。门厅进深2间、宽3间,正面设有三阶石阶和木梯,两边各有一间进深3间、宽2间的房屋。楼梯后面有一大二小库房。第二层是庄园主的居室,厅院位于中部,有进深2间、宽3间的面积。厅院南面是客厅,东面两间是庄园主的卧室,西面两间分别是伙房和佣人住房,北面是进深2间、宽3间的佛殿。第三层是庄园主的夏季卧室及一间小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