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第三中学简称闽侯三中,坐落于锦江之滨316国道与京福高速公路南屿段东西侧,旗山南麓的太平山上。校园面积5.6万平方米。校内古木参天,花草娇艳,环境幽美,令人赞叹不已。闽侯三中源远流长。其最早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全闽大学堂(堂址在今福州市鼓楼区三牧坊),后曾改名为福建高等学堂(1903年)、福建高等学校(1912年1月)、省立第一中学(1914年1月)、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27年1月)、省立福州初级中学(1929年1月)、省立福州中学(1929年8月)。1938年因抗战,省立福州中学遂迁往沙县城关。1939年其高中部留在城关,更名为福州高级中学,1946年迁回福州三牧坊,复名为省立福州中学,1952年定名为福州第一中学,而其初中部则迁址沙县洋溪,名为福州初级中学,并于1945年由沙县迁往闽清六都,7月更名为闽清中学。1950年闽清中学迁来闽侯县南屿镇现校址,易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简称闽中),成为闽侯专署领导下的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1954年其高中部迁往闽侯城门,更名为闽侯第一中学,留下的初中部则更名为闽侯第二初级中学(原洪塘的闽侯第二初级中学亦合并过来)。1956年增设高中部,改名为闽侯第三中学。1969年曾更名为闽侯南屿中学,1980年复名为闽侯第三中学至今。 早在50年代初期,除接纳本县生源外,还招收永泰、洪塘和建新等市郊学生,设有高考会场。当时闽侯三中就以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学风优良、艰苦奋斗的精神著称。成为一所颇有声望的学校,高考升学率名列省、市县前茅,多次获得高考的红旗。1950年至1954年,每年高考录取率均为98%以上,1958年至1966年均在80%以上,其中1959年和1960年的高考录取率高达100%。学校创办九十六年来,培养的人才难以记数,单从建国至今,就为祖国各条战线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据粗略计算,现有中国工程院士一名,将军一名,厅级以上干部15名,教授82名,博士1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13名,作家诗人23名,大企业家24名。处级干部、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等合计508人。 恢复高考后,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闯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新路子,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9年以来有8人次高考成绩名列全省第九、第十名,1995年有2位理科学生名列全省第四、第六名,2002年,培养出我县1名理科状元,比清华、北大录取线还高30余分。2003年,全校应届上本科人数112人 ,大专以上上线率为97.44%。
2006年10月23日至24日,闽侯三中接受省二级达标学校评估专家组为期两天的评估验收,并以91分顺利通过验收。
专家组分成三个小组通过听取汇报、观看视频和电子材料、检查档案材料、现场察看、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学校申报省二级达标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等38项指标进行全面评估验证,专家组的领导、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闽侯三中在德育、教学、后勤等诸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学校存在的不足和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从福州市区到本校可以乘坐82路公交,到闽三中站下车,也可于西站乘坐
南屿车,在闽三中站下车